《吳起》歷史事跡,評價,人物簡介
衛國左氏(在山東曹縣北)人,家富有。曾從曾申(曾參孫,參是孔子得意門生,魯國人)學儒學,后改學兵法,長于用兵。初事魯君。
吳起處于“春秋五霸”不斷解體、弱肉強食、戰爭不斷之時。公元前410年,強大之齊國攻打弱小之魯國,魯君欲以吳起為將,因吳起妻為齊國大夫田居之女,魯君疑之。起遂殺妻以明志,遂為將。
吳起在強大的齊軍面前,充分施展其聰明才智,先是以和談,既而將精銳隱蔽于兩翼,將老弱病殘留守于中軍,以麻痹齊軍。齊軍果中其計,益輕視魯軍。吳起趁機率精銳突然發起進攻,齊軍頓時大亂,潰不成軍,魯軍大獲勝利。由是吳起威名遠播。
強大之齊軍敗于吳起手下,深以為恥,于是行離間計,謀去之。魯國大臣亦妒嫉吳起,屢進讒言,曰:“起之為人,猜忍也。其少時,家累千金,游仕不遂,遂破其家。鄉黨笑之,吳起殺其謗己者三十余人,而東出衛郭門。與其母訣,嚙臂而盟曰:‘起不為卿相,不復入衛?!焓略?曾申)。居頃之,其母死,起終不歸。曾子薄之,而與起絕。起乃之魯,學兵法以事魯君。魯君疑之,起殺妻以為將。夫魯小國,而有戰勝之名,則諸侯圖魯矣。且魯、衛兄弟之國也,而君用起,則是棄衛?!濒斁笾?,遂解起兵權。起自知不受信任,乃離魯去魏。
魏國,時為七雄中最強者;魏文侯重信義,講仁術,選賢任能,以身作則,四方賢士多歸之。吳起至,魏文侯以此問大臣李克,李克曰:“起貪而好色(史謂:起家累千金,破產求仕,非貪也;所以言貪者,是貪榮譽和地位,故母死不赴,殺妻將魯),然觀其用兵,司馬穰苴(姓田,司馬是官名,春秋齊國軍事家)不能過也?!蔽暮钏煅右娭?,問以治國之事。吳起曰:“昔承桑氏(古國名)之君,修德廢武,以滅其國家;有扈氏(古國名)之君,恃眾好勇,以喪其社稷。明主鑒茲,內修文德,外治武備?!蔽暮盥勚?,遂以之為大將。
公元前409年,吳起奉命攻打秦國,攻占五城,占領西河(黃河以西,今陜西東部地區)。公元前406,起配合大將樂羊攻占中山國(都今河北定縣)。繼而率軍,與韓、趙軍一起,東伐齊,大獲勝利。遂為西河太守。
公元前396年,文侯死,其子武侯即位。一日,吳起從武侯乘船沿西河(古稱黃河上游南北流向之一段為西河)而下,至中流,武侯顧而謂起曰:“美哉乎山河之固,此魏國之寶也?!逼鹪唬骸霸诘虏辉陔U。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盡為敵國也?!逼鹪谖骱?,始終堅持此一原則。
西河西鄰強秦,且邊界地區地勢平坦,無險可守。起內修文德,外治武備,頗有政績。在西河二十三年,與諸侯大戰七十六,全勝六十四,辟地四面,拓地千里,威震一方,使秦兵不敢東向,韓、趙賓從。
在西河,他研究兵法,總結戰爭經驗,寫成一部兵書,即《吳子兵法》,共四十八篇,后大部分失傳;今存六篇,分圖國、料敵、治兵、論將、應變、勵士。書中有以笳笛(至漢時始流行于西域)為軍樂,顯然有后人附會部分。
公元前383年,宰相田文死,公叔(韓之公族)為相。公叔忌吳起之功,謀害之,但無良策。其仆獻計曰:“吳起為人節廉而自喜名也。君因先與武侯言曰:夫吳起賢人也,而侯之國小,又與強秦壤界,臣竊恐起之無留心也?!薄霸囇右怨?,起有留心則必受之,無留心則必辭矣。”然后“令公主怒而輕君。吳起見公主之賤君也,則必辭?!惫逡烙嬓兄鸸o之;武侯惑之,起懼得罪,遂逃往楚國。
時,楚國外有三晉(公元前403年,晉為韓、趙、魏三家所分,史稱三晉,其地在今山西、河南及河北西南地區)壓境,內有貴族相逼,以致國貧兵弱,內外交困。悼王熊疑起用吳起為相,決定進行改革。起果不負所望,在政治上,廢除“世卿世祿”制度,裁減冗員,淘汰庸吏;強令一批貴族至邊地墾荒。在軍事上,“損其有余而繼不足”,把裁減人員而節約之經費,用于軍隊建設;集兵權于君主。經過一年多改革,楚國面貌一新,蒸蒸日上,成為諸國中之強者。繼而他南平百越(閩越、甌越、西越、駱越諸族總稱),北并陳、蔡,卻三晉,西伐秦,連獲勝利,威震天下。
但吳起之改革,遭到貴族堅決反對,恨之入骨。公元前381年,悼王死,宗室大臣作亂,追殺吳起。起逃至悼王尸處而伏之,作亂之徒刺殺之,并中悼王。太子熊臧立,盡誅為亂者,死者七十余家。
吳起是戰國時期戰功卓著之軍事家。他主張以治為本,即嚴格選拔士兵,嚴格訓練;訓練中,教之以禮,曉之以義,做到發布號令而人樂聞,興師動眾而人樂戰,交兵接刃而人樂死;他以身作則,與士卒最下者同衣食,臥不設席,行不騎乘,替士卒背糧,與士卒分勞苦;士卒有病疽者,親為吸之。士卒母聞而哭之。故他所指揮之部隊,皆能同仇敵愾,奮勇向前。同時,他還根據士卒特點,進行科學編組;又善于捕捉戰機。更重要的是,他把軍事、政治辯證地統一起來,強調“內修文德,外治武備”,強調政治對軍事的決定作用,曾曰:“昔三苗氏(遠古部落)左洞庭,右彭蠡(今鄱陽湖),德義不修,禹滅之。夏桀之居,左河、濟,右泰、華,伊闕(在今河南洛陽市南,其間山谷相連,阻扼可恃)在其南,羊腸(即羊腸坂,為一險道,在今山西壺關縣東南)在其北,修政不仁,湯放之。殷紂之國,左孟門(為太行山第一陘,即今河南輝縣之白陘),右太行,常山(即恒山)在其北,大河經其南,修政不德,武王殺之。由此觀之,在德不險?!?/p>
綜觀其一生,他不但是一位偉大的軍事家,也是一位偉大的政治家、改革家。他在楚國,實行變法,加強中央集權,整頓吏治,改善財政,增強軍力,打擊守舊貴族,一舉改變楚國面貌。但好計較功名,在魏時,田文為相,起不滿,謂曰:“請與子論功,可乎?”田文曰:“可?!逼鹪唬骸皩⑷姡故孔錁匪?,敵國不敢謀,子孰與起?”文曰:“不如子?!逼鹪唬骸爸伟俟?,親萬民,實府庫,子孰與起?”文曰:“不如子。”起曰:“守西河而秦兵不敢東向,韓、趙賓從,子孰與起?”文曰:“不如子。”起曰:“此三者,子皆出吾下,而位加吾上,何也?”文曰:“主少國疑,大臣未附,百姓不信,方是之時,屬之于子乎?屬之于我乎?”起默然良久,曰:“屬之子矣。”文曰:“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
上一篇:《吳玠》歷史事跡,評價,人物簡介
下一篇:《周亞夫》歷史事跡,評價,人物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