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煥含冤而死
袁崇煥(1584—1636),字元素,號自如,廣東東莞人。明神宗萬歷四十七年(1619)中進士,授福建邵武知縣。史稱他少年慷慨,有膽略,喜歡和人談論軍事,常以邊才自許。熹宗天啟二年(1622)正月,擢兵部職方司主事。不久,明軍廣寧兵敗,京師震駭,廷議盡棄關外土地,集守山海關。袁崇煥即在此危難之時,單騎出閱關內外,回京奏言關上形勢,慷慨請命駐守。擢任兵備僉事,監軍山海關。
袁崇煥受命關外后,積極推行守關外以捍關內的復遼策略。他募新兵,造大炮,施屯田,練士卒,建城池,其中以所筑寧遠城最為出名。天啟六年(1626)正月,后金汗努爾哈赤親率十三萬大軍圍攻寧遠。袁崇煥孤軍守城,朝廷上下都認為寧遠必失。但袁崇煥集一萬將士誓與寧遠共存亡,他還當場刺血為書,表示血戰到底的決心。全軍將士個個感動,人人效死,終于在寧遠城下使努爾哈赤損兵折將,身負重傷,不久,便憂憤而死。努爾哈赤死后,皇太極繼位。天啟七年(1627),皇太極率軍進攻寧遠,袁崇煥親臨城頭督戰,在守軍的英勇抗擊下,皇太極遭到慘敗。
熹宗死,朱由檢即位,是為崇禎帝。他起用袁崇煥為兵部尚書,督師薊州和關外,又召袁崇煥進京商量整頓防務的方略。袁崇煥在崇禎面前許下“五年復遼”的諾言。崇禎帝見袁崇煥一心為了明王朝的安危,大受感動,賜袁崇煥尚方劍,言聽計從。可是,后來袁崇煥為邊兵請欠餉,不避嫌疑提出發內幣;又矯詔斬殺同樣授有尚方劍的明朝東江鎮總兵毛文龍。崇禎帝遂疑懼忌恨在心。
崇禎二年(1629)十月,皇太極親率八旗軍,繞過袁崇煥的防區,兵分三路破長城而入。袁崇煥聞警,馳援京師。十一月二十日,袁軍與后金兵在北京廣渠門展開血戰。袁崇煥躬擐甲胄,身先士卒,奮勇殺敵。在袁崇煥等反擊下,皇太極被迫撤退。皇太極自知戰場上斗不過袁崇煥,遂設反間計陷害他。皇太極指使兩個將官在囚禁明朝被俘太監的地方低聲耳語,透露他與袁崇煥有脅和密約,然后故意縱太監逃跑。太監逃回北京向崇禎告密,一些與袁不睦的大臣也上書奏他引敵脅和,將為城下之盟,閹黨余孽如溫體仁、高捷等也趁機群起誣奏他“通敵”。崇禎帝把太監的告密、群小的誣奏與他平時對袁的懷疑和不滿聯系起來,下令將袁崇煥逮捕,以所謂擅立和議、專戮大帥的罪名凌遲處死。
袁崇煥受命于危難之際,在抗擊后金(清)入侵的過程中表現出杰出的軍事指揮才能。但是,他卻壯志未酬,慘遭冤殺。這種自毀“長城”的舉動,使明朝北部邊防更加衰弱了。
上一篇:袁世凱的復古教育
下一篇:袁崇煥誅毛文龍親痛仇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