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煥誅毛文龍親痛仇快
毛文龍(1576—1629),字振南,仁和(今浙江杭州)人。少年時喜好兵事,三十歲那年,聞邊事日棘,便北入燕中,密走廣寧,覘其山川形勢,企圖尋求發展的機會。經其舅舅山東布政使沈光祚的推薦,入遼東巡撫王化貞的門下,授都司職位。熹宗天啟六年(1621)五月,毛文龍受命率軍丁一百九十余人,涉海三千里,直入虎穴,擒叛將佟養真父子于鎮江(今遼寧丹東),一舉收復了遼東半島數百里,頓時引起朝野轟動。令他鎮守皮島(即東江位于西朝鮮灣,今朝鮮的椴島。毛文龍的大本營駐此)。自此,毛文龍開始了他的東江復興事業。據明末檔案中援引十八件塘報的統計,從萬歷四十七年(1619)十月至崇禎元年(1628)十月,在這幾年中,毛文龍獻上斬敵首級一千余顆,獻俘一百二十余人,繳獲馬匹、器械近六百余件、匹。而據毛文龍自稱:數年間,殺敵萬余,獻俘數十次。明政府對毛文龍的戰功也非常滿意,說他渾身是膽、滿腹皆兵,是一將才,并不斷給毛文龍賞賜和獎勵。毛文龍也因此由一個小小的職司,迅速上升為練兵游擊、總兵官、平遼將軍、左都督,并賜尚方寶劍,成為一名顯赫的軍事統帥。
崇禎二年(1629)六月,明督師袁崇煥以閱武為名,泛海來到毛文龍轄下的皮島,邀毛文龍觀將士射。在雙方會見中,袁崇煥以突然襲擊的方式當場逮捕了毛文龍,歷數毛文龍十二條罪狀,并就地處決。
袁崇煥殺毛文龍,事出有因,原來,袁崇煥再度出山后,被崇禎帝任為兵部尚書兼右副都御史,督師薊、遼、登、萊、天津,移駐關門。又賜尚方寶劍,許其便宜行事。崇禎帝對袁崇煥寄予厚望,曾問他多久才能復遼?袁崇煥慨然許諾五年時間。崇禎聽后,非常興奮。但是,袁崇煥心里明白,要靠戰場上的較量來打敗清軍,五年時間是根本不可能的。于是,袁崇煥決定走與清軍秘密講和的道路。然而,袁崇煥對此又顧慮重重,一是毛文龍在清軍內部養了大批間諜,他會不會打聽和泄露出袁崇煥與清軍秘密談判的消息?二是性格倔強而孤傲的毛文龍能不能聽從他的指揮和調度?如果服從,秘密談判的消息自然不會泄露;如果不服從,就很難說了。當初袁崇煥離京赴任時,閣臣錢龍錫曾擔心毛文龍未必可用,袁崇煥當即應道:可用則用之,不可用則殺之。此時,袁崇煥殺毛之心已暗暗伏下。湊巧,在這時發生了 一件大事,加快了袁崇煥的行動。崇禎即位后,“文龍亦憚上英明,思有以自立。乃通于清,愿捐金二百萬,易金、復二衛地,奏恢復功,邀上賞,已成約矣?!?《袁崇煥資料集錄》上)袁崇煥獲知這個計謀后,怕毛文龍搶了頭功,急忙派人入清,愿出更高的價格,換取金、復二衛地,條件是清軍解除同毛文龍已定的協定,但清軍堅持不可。有人獻計袁崇煥道:今唯有斬毛文龍,我們才可收功。于是,袁崇煥才急不可待地直到東江,斬殺了毛文龍。
毛文龍死后,部下人心煥散,分崩離析。毛文龍手下的好幾名戰將如耿靖南、孔定南、尚可喜等紛紛率兵投降清軍,成為摧垮大明江山的功臣。毛文龍一死,他首倡和苦心經營牽制清軍之局也隨之完結;牽制之局的完結,從根本上改變了清軍被東、西兩個方面夾擊的被動戰略態勢,從此,清軍就可以放心大膽地西向,長驅直入華北和北京了。所以,袁崇煥誅毛文龍使親者痛仇者快,正因如此,明末的一些有識之士甚至認為,明朝的覆亡是從毛文龍被殺開始的。
袁崇煥本人在一場千古奇冤中被斬殺。但不幸的是,他自己也制造了一場冤案。冤案可以平反,但它所造成的巨大損失,則是永遠無法補償的。
上一篇:袁崇煥含冤而死
下一篇:袁紹性格之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