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修錘章煉句
歐陽修,字永叔,號醉翁,又號六一居士。謚號文忠,世稱歐陽文忠公,北宋卓越的文學家、史學家。
北宋年間的一天,在廬陵的一個庭院里,一位母親正在用荻草稈在沙地上教一個男孩認字,這母子二人就是“畫荻教子”的歐陽修和他的母親。
歐陽修是宋代偉大的散文家,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四歲喪父,孤兒寡母生活十分艱難。母親為了讓兒子讀書,想盡了辦法。從能讀書起,歐陽修就向親友和鄰里借書讀,每遇到精彩章節,就抄錄下來。天長日久,他的作文能力越來越強,常常是一揮而就,下筆如神,就這樣,他仍不放過任何一次訓練的機會。
一次,有個叫錢惟演的人,在洛陽修了一座驛舍,建好以后,他分別請了歐陽修、謝希深、尹師魯三人,這三位都是當時有名的文章大家,請他們每人為驛舍寫一篇記。經過仔細揣摩構思后,三人揮毫作文,很快每個人都拿出了自己的得意之作。謝希深寫了七百字,歐陽修寫了約五百字,尹師魯只寫了四百字,而且都敘事完備,結構嚴謹。堪稱三者中的魁首。
歐陽修看到尹師魯的文章勝自己一籌,十分羨慕,同時又不甘落后。事后,他提上酒,去拜訪尹師魯,與他共同探討作文的方法。不知不覺一夜過去了,通過討論,歐陽修明白了自己文章的弱點是“格弱字冗”,為了吸取教訓,他隨即將原來的文章進行了字斟句酌地修改,改后的文章不僅字數少,而且結構完整精粹。尹師魯見歐陽修改后的文章比自己的還精煉,十分感慨。他說:“歐陽修的進步,真是一日千里啊!”
歐陽修為使文章寫得更簡潔,經常尋找機會練筆。
曾經有過這樣一件事:有一回,歐陽修與同伴出游,正當他們被一路上的山光水色陶醉時,忽然,見大路上一匹脫韁的驚馬在狂奔,恰巧這時前方遠處一條狗正站在道路中央。飛馳的馬踏死了躲閃不及的狗。歐陽修和同伴們覺得這驚險的一幕,是個練筆的素材,就商定就此事每人寫段文字,看誰將這件事情記得既完整又扼要。當下,有人脫口道:“有犬臥通衢,逸馬踏而死之。”歐陽修立即表示太啰嗦了,于是,只用了六個字便說明了這件事:“逸馬殺犬于道”。這雖是件小事,卻足見歐陽修語不驚人死不休的求實精神。
經過長期的實踐、摸索,他總結出作文需“三多”,即多讀、多練、多交流。事實證明這“三多”的確是作文的關鍵。歐陽修正是得益于這“三多”。即便是公務繁忙,也沒有忘記詩文創作。尤其是他善于利用零星時間,馬上、枕上、廁上都是他進行錘章煉句,琢磨鉆研的好時機。不僅如此,他還十分注重推敲已成文的作品。每作完一篇,便掛在墻上隨時更改,直至滿意。
一天,他將已寫好的《醉翁亭記》拿出來修改。這篇文章的開頭關于滁州地理環境的描寫,用了幾十個字,顯得拉雜,他很不滿意。為了使其精煉概括,他反復推敲,終于找到了極富概括力的五個字:“環滁皆山也”。完成了這篇文章的開篇。
歐陽修這種一絲不茍的學風,一直保持到晚年。為使自己的文章不被后人恥笑,他逐篇修改加工,直至凝練概括為止。
◆文章須做到文字簡潔平易,內容深刻含蓄,才能成為佳作。
上一篇:梅文鼎勤于書卷
下一篇:江泌映月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