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禁保命辱節羞愧而死
于禁,字文則,泰山鉅平(今山東省泰安市鉅平縣)人,三國時魏將,多次榮立軍功,甚得曹操賞識。曹操征討袁紹時,于禁愿作先鋒,曹操十分高興,讓他率領二千步兵守延津(今河南省延津縣)。袁紹兵強馬壯,向延津大舉進攻,竟無可奈何。于禁與魏將樂進率數千人馬,沿黃河到達汲縣、獲嘉縣(今河南省汲縣、獲嘉縣),火燒袁紹三十余村,殺死、生俘各數千人。后來,曹操與袁紹的營壘隔土山相望,袁紹萬箭齊發,曹兵死傷很多,一片混亂。于禁登上土山,冒矢督戰,士氣于是大振。破袁后,于禁升為偏將軍。
于禁治軍嚴整,繳獲財物,悉數歸公。為了消除敵對勢力朱靈,曹操派于禁率領數十騎,徑奔朱靈營壘,朱靈及其部下沒有一個人敢稍作反抗。曹操于是封他為左將軍,假節鋮,封他的一個兒子為列侯。
就是這個威望素著、倍受崇敬的于禁,卻出人意外地干了一件變節投敵的蠢事。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20年),曹操在長安,使曹仁前往樊(古地名,在今河南省濟源縣境)征討關羽,又派于禁作助手。時值秋季,大雨滂沱,漢水暴漲,平地水深數丈,于禁全軍統統被淹。于禁登高一望,關羽乘船浩浩蕩蕩前來,戰無力,退無路,便向關羽舉起了白旗。副將龐德不肯受辱,自殺身亡。曹操聽到消息,感嘆良久說:“吾了解于禁三十年,誰料想臨危遇難,反不如龐德呢!”不久,孫權活捉關羽,于禁等人就轉到了吳。曹丕稱帝以后,孫權臣服,為了討好魏,便把于禁等人送回魏。曹丕一見,于禁須發皓白,形容憔悴,淚流滿面地叩頭謝罪。魏文帝曹丕表示,樊城一仗,水災暴至,非戰之罪,封于禁為安遠將軍,并說要派于禁出使東吳。出發之前,囑咐于禁先到鄴(舊縣名,今河南省臨漳縣西)祭祀一下武帝曹操的墓。暗地里,曹丕予先命人在墳地的宮室里畫了三幅畫:一是關羽攻克樊城、一是龐德懷怒自殺、一是于禁屈膝降敵。于禁一見,又羞又憤,暴病而亡。
可惜,聰明一世,糊涂一時;勇邁多年,怯懦片刻,瞬間貪生畏死,鑄成終生懊恨。我國古有“殺身成仁,舍生取義”之說,從于禁先榮后辱之事觀之,在生死存亡的危急關頭,品質與名節,誠然比生命重要百倍。
上一篇:于子三慘案
下一篇:于禁敗降,歸不如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