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戲曲中的男旦
中國戲曲曾一度由男演員來飾演女性角色,這些男演員被稱為“男旦”。這種現象在魏時已有袁信“裸袒游戲”“表演遼東妖婦”的記載。后周時也有“令城市少年有容貌者,婦人服而歌舞”的表演。隋時此風更熾,公元610年正月洛陽端門街的戲場上“歌舞者多穿婦人服,多至三萬人”遭到柳彧的反對。在唐代流行的《踏搖娘》劇目中也是男子穿女性服裝扮演妻子。到宋代便出現“旦”的稱謂,有男也有女來飾演,宋金元時女演員較突出,直到清初,男旦數量都不多,然而清中葉的乾隆年間開始發生驟變,從雍正時女演員減少了七成到男性旦角演員魏長生名震京師,這一變化開啟了后來大捧男旦之風并延續近二百年之久。
倘從藝術角度而言,男性演員用他們的智慧創造發展完善了中國戲曲的女性角色,但若從文化的高度來審視,則不能不承認這是中國封建文化的愚昧、落后、封閉和黑暗帶給戲劇藝術的一種變態和畸型,是一種文化自身的摧殘和破環。究其原因有二,一是歷史是中國戲劇演員曾有過倡優混雜為一的階段,從而使大批良家婦女不愿加入演員的行列。二是一系列儒家禮教對中國婦女的束縛,清中后葉禮教更黑暗,女演員也就更少,而元代思想禁錮松馳,也就出現一大批如忠都秀及《青樓集》所記載的大批女演員。
上一篇:中國戲劇的晚起
下一篇:中國旅館業的興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