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萬大戰與攘外必先安內
1941年8月初,侵華日軍華北方面軍總司令岡村寧次,集中了13萬以上的兵力,分十三路圍攻晉、察、冀抗日根據地,號稱“百萬大戰”,報復我八路軍於1940年秋的“百團大戰”。日寇采取了“鐵壁合圍”“三角合擊”“縱橫掃蕩”“反轉電擊”“抉剔掃蕩”“梳篦清剿”“馬蹄式堡壘線”“魚鱗式包圍陣”等戰術花樣,并施放毒氣。企圖消滅八路軍摧毀解放區。在圍攻中我方有5000群眾被殺,有15萬間房屋被燒,有5000萬斤糧食被毀。雖然經過全邊區軍民二個月的奮戰,擊斃和俘獲敵人8000余,至10月,日寇以自認失敗全部退出晉察冀邊區而告終。但是我晉察冀邊區軍民,付出了極大的代價,這都是由于當時蔣介石政府在大敵當前時實行攘外必先安內和排除異己的政策所造成的。如果蔣政府接受中國共產黨團結全國軍民一致抗日的方針,積極支持抗日,那對日作戰勝利可能來得要快,百萬大戰時邊區軍民損失也不會那么大。在外敵入侵之時,如果內部不能團結抗敵,往往會給敵人以可乘之機,使民族付出重大犧牲。
上一篇:白詩之瑕
下一篇:百團大戰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