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率降五屯歸 封官賜姓招駙馬
康果禮(?—1631),明女真人,姓蘇完瓜爾佳氏,出生地在今俄羅斯東濱海省沿海州,系烏拉街滿族鎮風口村滿族“侯關”的始祖。侯關,亦是“蘇完關”成員之一。
明東海女真人窩集部,是個零零散散的散部,分布地在今吉林省敦化、蛟河、汪清,黑龍江省海林(老寧古塔)、虎林、海參崴(今俄羅斯符拉迪沃斯托克城)、雙城子(今俄羅斯臘茲多耳諾耶城)、綏芬河(今俄羅斯波格拉尼奇內鎮)、伊曼河(今俄羅斯伊曼鎮)等處,共有13個路。其名云:赫庫赫、鄂謨和蘇魯、佛納赫、(老)寧古塔、綏芬、尼瑪察、那木都魯、烏爾古宸、木倫、瑚葉、西林、雅蘭、額赫庫倫。
上述諸路的特點是:無首城、無屬城,無部長、無軍隊,互不結盟。只有一路之長,互不爭雄。
老寧古塔路,有22個氏族。尼瑪察路,有17個氏族。綏芬路,有17個氏族。那木都魯,有10個氏族。除綏芬路以水命名外,其余三路均以路長的氏族命名。
康果禮本人,初居那木都魯(今俄羅斯東濱海省沿海州),后遷綏芬河(今俄羅斯波格拉尼奇內鎮)。綏芬河路,有五個屯寨:一屯屯長是康果禮,二屯屯長是明安圖巴顏,三屯屯長是泰松阿,四屯屯長是伊勒占,五屯屯長是蘇爾休。
康果禮,傳六子,其中次子是色琥德,三子是邁色,四子是赍塔。已知納勒庫其人,是他的第二個孫子。
納勒庫,傳二子:長發依滿,次愛穆布祿。侯關人,出自以上第四世祖的后裔。
今舒蘭市溪河鎮四家子村的滿族南氏家族,出自那木都魯路路長的后裔;今土城子鄉漁樓村、烏拉街鎮查里村的滿族楊氏家族,分別出自尼瑪察路長和路長旁系后裔;今永吉縣口前鎮下洼子村的滿族寧氏家族,出自(老)寧古塔路路長的后裔;今烏拉街鎮韓屯村的滿族趙氏家族,出自西林路路長的后裔;今永吉縣口前鎮阿拉街村的滿族關氏家族,出自烏爾古宸路路長的后裔……
明萬歷三十八年(1610)農歷十一月間,努爾哈赤派額亦都(鈕祜祿氏人)率精騎一千,從赫圖阿拉城始發,東征了老寧古塔、尼瑪察、綏芬、那木都魯四路。在鐵蹄的踐踏下和震懾下,迫使四路女真人一次性降服歸順了!綏芬路五個屯的屯長,在康果禮直接影響下,各自率屯眾一次性降歸了建州!
事發后,康果禮攜弟弟喀克都里、昂武及全屯中青年人,西去了赫圖阿拉城。其余四屯屯長和中青年人,也一并同行了!
當康果禮和其余四位屯長及五屯中青年人入城之前,努爾哈赤特派大臣們在城門口外夾道相迎,接之設宴款待,接風洗塵。在五位屯長當中,唯獨康果禮受到極特殊的禮遇。人生的拐點,從此開始了。
在集體拜見時,努爾哈赤采取慣用的伎倆,賜給每位路長一個牛錄(佐領)單位。一屯之長,搖身一變,成了統管三百人的牛錄組織首領。
牛錄是女真人特有的、最基層的組織機構名稱,亦為宗族范疇的村寨團體,長官叫“額真”。明歷萬二十九年(1601)始,定一個牛錄三百人,設額真(箭主)一人,負責該組織內部的戶籍、兵籍、田園、宅地、訴訟等事宜。自后金天聰八年(1634)始,正式改“額真”為漢譯的“佐領”。
康果禮備受恩惠的是,其一賞給他兄弟三人為佛滿洲整白旗一個旗份,其二賜給他兄弟三人一個“覺羅氏”,其三努爾哈赤將親侄女(同父異母弟弟穆爾哈赤之女)許給他為妻,其四賞給他一筆白銀作為反聘婚禮禮金,其五賞給他一個牛錄。
康果禮所在的蘇完瓜爾佳,按理來講,叫“覺羅瓜爾佳(趙關)。他本人既然是“和碩額駙(駙馬)”,就應當是“皇親國戚”世家。令他們兄弟三人皆大歡喜的是,稍后,又分封了康果禮、喀克都里兄弟二人,均為“三等總兵官”。
作為努爾哈赤本人,為了達到一統女真人的政治目的,既賣皇女,又賣官爵,還外撒金銀。真可謂:軟硬兼施,機關算盡,無所不為。
明萬歷四十四年(1616)農歷正月間,基于降民越來越多,軍隊越大越強,水到渠成的原因,努爾哈赤正式稱“汗”,建元“天命”,國號為“金”,史稱“后金”。這一年,康果禮有幸參加了大典儀式,成為后金建國的見證人之一。
后金天命三年(1618)農歷四月間,努爾哈赤正式以“七大恨”為由,誓師攻明。會后,康果禮從努爾哈赤攻打了明重鎮之一的撫順城(今遼寧省撫順市撫順縣縣城)。五月間,又從汗(王)連克了撫安堡(今遼寧省鐵嶺市鐵嶺縣撫安堡鄉)、花豹沖(今遼寧省鐵嶺市鐵嶺縣催陣堡鄉花豹沖村)、三岔口(今遼寧省鐵嶺市鐵嶺縣橫道河子鄉東三岔子村)等十一個堡子。稍后,又從汗(王)過鴉鶻關(今新賓縣三道關)北攻清河城(今遼寧省開原市清河區清河鄉)。因為他善造云梯,所以每到一處定會首登其城。后金天命六年(1621)農歷三月間,又從努爾哈赤在一個月之內,由南至北,連克了遼河兩岸大大小小七十余城堡,平均每天拿下兩座城堡,幾乎沒有睡覺的功夫了!當年康果禮所到之處的具體城堡名稱、地點如下:
今大連地區:金州城(大連市金州區)、紅嘴子(大連市金州區皮口鄉宋家村)、望海堝(大連市金州區東)、石河(大連市石河鄉北石河驛),鹽場(瓦房店市謝屯鄉堿場)、欒古(瓦房店市李店鄉嵐崮村)、永寧(瓦家店市永寧鄉)、復州城(瓦房店市復州城鎮)、五十寨(瓦房店市土城子鄉王崴子村)、歸服(普蘭店市城子坦鄉附近)、黃骨島(莊河市黑島鄉黃貴城)等,計十一個地方。
今營口地區:耀州城(營口市大石橋市金橋鎮岳州村)、蓋州城(營口市蓋州市城)、熊岳城(蓋州市熊岳鎮)等,計三個地方。
今鞍山地區:鞍山驛(鞍山市城東南的舊堡)、三河(鞍山市臺安縣韭菜臺鄉三河屯村)、海州城(海城市城)、東勝(海城市溫香鄉西開河城)、東昌(海城市西四鄉東響村)、岫巖城(岫巖縣縣城)等,計六個地方。
今丹東地區:鎮江(丹東市九連城鎮)、孤山堡(鳳城市大堡鄉)、灑馬吉(鳳城市賽馬鄉)、叆陽(鳳城市叆陽鄉)、湯站(鳳城市湯山城鄉)、青臺峪(鳳城市青城子鄉)、新安(鳳城市石城鄉)、鳳凰城(鳳城市邊門鄉鳳凰山風景名勝自然保護區內的鳳凰山中)、薛禮站(鳳城市雞冠山鄉薛禮村)、長甸(寬甸縣長甸鄉)、永甸(寬甸縣永甸鄉)、大甸(寬甸縣毛甸子鄉)、新甸(寬寞甸縣青椅山鄉赫甸城村)、寬甸(寬甸縣縣城)等,計十四個地方。
今本溪地區是:草河(本溪市本溪縣草河城鎮)、威寧營(本溪市明山區高臺子鄉)、一堵墻(本溪縣富家樓子鄉馬家城)等,計三個地方。
今錦州地區:鎮夷(錦州市義縣細河堡)、團山(錦州市義縣七里河鄉團山村)、靖安(北寧市原八道壕鄉葦城子)等,計三個地方。
今遼陽地區:木家堡(遼陽市遼陽縣穆家鄉)、長寧(遼陽縣唐馬寨鄉)、長安(原月牙湖北)、長定(?大川城)、長靜(?小川城)等,計五個地方。
今沈陽地區:奉集堡(沈陽市蘇家屯區東南四十里奉集堡屯)、蒲河(沈陽市新城子區蒲河鄉)、虎皮驛(沈陽市蘇家屯區十里河鄉)、平虜(沈陽市西北平羅堡)、武靖營(沈陽市西南大潘鄉)、長永堡(沈陽市西南彰驛鄉)、長營(彰驛鄉北)、上榆林(沈陽市于洪區解放鄉大尚義村)、十方寺堡(沈陽市新城子區石佛寺)、丁字泊(沈陽市新城子區黃家鄉大丁村)、長勝(遼中縣茨榆坨鄉)等,計十一個地方。
今鐵嶺地區的:汎河(鐵嶺市凡河鄉小凡河、大凡河、凡河站)、宋家泊(鐵嶺市凡河鄉宋家泡村)、懿路(鐵嶺市新臺子鄉懿路村)、曾遲(鐵嶺市大青鄉增盛堡村)、鎮西堡(鐵嶺市鎮西堡鄉)、三岔堡(鐵嶺市橫道河子鄉東三岔子村)、殷家莊(殷家莊窩堡)、平定(殷家莊以東)、定遠(開原市慶云堡鄉)、慶云(開原市慶云堡鄉)、古城(開原市古城堡鄉)、威遠(開原市威遠堡鄉)、中固(開原市中固鄉)、鎮北堡(開原市蓮花鄉)、青陽(昌圖縣滿井鄉朝陽堡)、白家沖(鐵嶺縣白旗寨鄉)、撫安(鐵嶺縣大甸子鄉撫安堡村)、柴河堡(開原市柴河堡鄉)、松山堡(開原市松山堡鄉)等,計十九個地方。
令撫順地區已知的:散羊峪(撫順縣東南山龍峪),還有馬根丹(今撫順縣救兵鄉馬郡村)、東州(小東鄉大東村)、會安(會元鄉)等,計四個地方。
天命十一年(1626)農歷九月間,皇太極即位,改元“天聰”。轉年,康果禮被授以獲軍統領,手握重兵,同時列入“十六大臣”之一。這一年,又隨阿敏(舒爾哈赤長子)出征朝鮮藩屬國。戰后,賜給他“巴雅喇纛章京”譽號,加封三等子爵。
天聰二年(1628),從皇太極攻明,入洪山,克遵化(今河北省遵化縣城),薄北京(今北京市)。期間,皇太極統兵駐于德勝門外(今北京市西城區德勝門外)。與此同時,明駐寧遠城(今遼寧省興城市)的是巡撫袁崇煥,駐錦州城(今遼寧省錦州市城)的是總兵祖大壽二人,合兵兩萬打援,駐于京城東南側,情況十萬火急。至此,皇太極命康果禮隨貝勒出兵阻援,不知為什么當大部隊來到城外壕邊處時,突然間返折回京了。在返回人群當中,還有郎球、漢岱兩位參領。皇太極一怒之下,將康果禮等人削爵,并處以暫緩俘罪。理由是:貽誤戰機。
天聰五年(1631),康果禮因削爵獲罪而情緒低落,加上傷病纏身,于同年病死了!從降到死,二十一載。真可謂:人命苦短,歲月流年。
康果禮生前,屬于八旗滿洲人入關之前封爵的五十人之一。在人群之中,除康果禮之外,還有生于烏拉部的吳巴海、阿山二人。
康果禮死后,由次子色琥德、三子邁色、四子赍塔兄弟三人,承襲世職余蔭。
色琥德,官至世管佐領。后無下文。
邁色,官至世管佐領。后因功升授獲軍參領。在一次從征明錦州城(今遼寧省錦州市城)、破塔山城(原遼寧省錦西縣塔山村)時,不幸陣亡。
赍塔,后金崇德五年(1640),先官待衛,從皇太極圍明錦州城(今遼寧省錦州市城),擊松山(今凌海市松山鄉),攻杏山(今凌海市杏山鄉)。戰后,又隨阿巴泰(努爾哈赤第七子)越燕京(今北京市),趨山東,攻新城(今河北省新城縣城),克高陽(今河北省高陽縣城)、霸州(今河北省霸縣城)、壽光(今山東省壽光縣城)、博興城(今山東省博興縣城)等。戰后,授以前鋒侍衛。
清順治元年(1644),隨多爾袞入關,追剿闖王李自成,因功授以獲軍參領。二年(1645),授世襲云騎尉。三年(1646),授世襲騎都尉。八年(1653),晉二等輕車都尉。
康熙二年(1663),晉前鋒統領。八年(1669),晉整白旗蒙古都統。十三年(1674),封為“征南將軍”譽號。二十一年(1682),晉為正二品都統。二十三年(1684)冬,因數十年征戰勞累成疾而死。時隔一年后,追封為一等男爵。
邁色,傳一子:杭濟。
康果禮的大弟喀克都里(?—1634),在努爾哈赤時期,官至佐領、三等總兵官,封為子爵。
皇太極即位后,升授整白旗都統。天聰三年(1629),列入“八大臣”之一,封二等子爵,賜號“噶思哈巴圖魯”。四年(1630),加封“巴圖魯”之號,授世職騎都尉。八年(1634),下令處死了!
為什么呢?因為有人揭發他有逃遁之心。具體情況是:已將家中的錢財物,暗中運回了老家那木都魯;當年跟隨康果禮、喀爾都里二人降歸之人,也已外逃圖們江北岸(東海女真人瓦爾喀部所在地今吉林省琿春市)。
康里禮的二弟昂武,后金天命四年(1619),開始承襲兄蔭,世職輕車都尉。事后,戰死于軍中。傳一子:馬克圖。
馬克圖,承襲父蔭,世職輕車都尉。十六歲時,娶愛新覺羅氏達爾察之女為妻。十八歲時,官到獲軍參領。后金崇德元年(1636),因從征朝鮮藩屬國有功,賞給他幾個奴仆和一批金帛、鞍子等貴重物品,并升授獲軍統領。時隔不久,因數十年征戰勞累成疾而死。死后,他的世職輕車都尉由家子馬哈達承襲。
在“康果禮傳”中,共附記九人,他們之間是三代人的關系。其中一世祖三人,二世祖四人,三世祖二人。在官位上,重臣二人,都統(從一品,武職)二人,護軍統領(正三品,武職)一人,護軍參領(從三品,武職)一人,世職佐領一人。
上一篇:哥四同降又同歸 二十年間命全歿-烏拉街歷史文化
下一篇:與俄劃界爭寸土 一代侯爺守西陲-烏拉街歷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