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一大”代表的分化
1921年中共一大只有12名代表參加,他們確定了黨的名稱,通過了中國共產黨的綱領。當時他們都是各地共產義義小組的成員,代表著全國50多名黨員,是馬克思主義的積極宣傳者和社會主義的熱心追求者。但是,加入黨不久,隨著革命斗爭的深入,很快出現了政治上的分化,有的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和中國社會主義的建設事業奉獻了畢生的精力,當之無愧地成為中國人民和中國共產黨杰出的領袖人物,如毛澤東,董必武。有的則成為遺臭萬年的人民公敵,如張國燾,周佛海、陳公博。張國燾在革命遭遇困難的時,成為黨內的機會主義分子,進行分裂黨和紅軍的派別活動,1938年4月,借祭黃帝陵之機,只身逃離陜甘邊區,到武漢投靠了蔣介石,后被中共中央開除出黨,暮年窮愁潦倒,1979年12月病死于加拿大多倫多。周佛海,陳公博入黨后不久就分別退黨和被開除出黨,隨即投靠國民黨右派,1938年12月抗戰時與汪精衛一起公開聲明投降日本侵略者,墮落為賣國求榮的可恥漢奸,抗戰勝利后被捕。周佛海1948年死于獄中,陳公博1946年6月以漢奸罪被處決于蘇州。
張、周、陳這三位一大代表的可卑歸宿,給后人以深刻的教訓。同是作為共產黨人和“一大”代表,但對馬克思主義的理解和信仰卻有很大區別。三人缺乏對馬克思主義的真正理解,只是口頭上、理論上接受了馬克思主義,并沒有決心改造自己。不懂得人民群眾是真正的英雄,沒能真正實行與工農民眾相結合,也不是真正想為大多數人民謀利益。而是把參加黨看作取得個人名利,撈取政治資本的途徑。這樣,在革命實踐中,個人主義極易膨脹,當革命斗爭遇到困難和挫折時,政治立場就會不堅定,直至走上背叛革命,背叛人民的道路。
上一篇:中俄伊犁交涉的得與失
下一篇:中華絕技的泄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