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括留下的笑柄
北宋時期的沈括是我國古代科學的泰斗,也是世界著名自然科學家之一。他在數學、天文、農業、水利、地理、物理等許多方面都有很深造詣。他寫的《夢溪筆談》在世界科學文化史上熠熠發光。當代英國科學家李約瑟稱這部書是“中國科學史上的座標”。沈括可以說是一個多才多藝的全才。但是名人也有無知處。沈括也因學有疏漏而出過笑話。一次他評杜詩《古柏行》中的句子“蒼皮溜雨四十圍,黛色參天二千尺”時說四十圍乃徑七尺,此柏無乃太細乎?原來他用《九章算術》來計算,這棵古柏徑七尺,高二千尺,確實太細了。其實這兩句詩是杜甫用藝術夸張的手法,傳神寫照地描繪古柏的高大氣勢,是一種藝術的真實。沈括不懂做詩的藝術規律,用純科學的計算來死摳。這種迂執的評詩方法給人留下了笑柄。有人諷刺沈括如此讀詩就象東漢經學家鄭玄注釋詩經一樣,一一要合乎《周禮》。
沈括這位知識如此淵博的人尚出笑話,這件事告訴我們博采百花才成蜜,書到用時方恨少。治學也好,讀書也好,博大與專深二者缺一不可。一方面要精通某一門學問,另一方面也要觸類旁通,博收兼蓄,從而使自己既是專家,又是雜家。知識猶如金字塔,沒有廣博的塔底,也就沒有高聳的塔尖。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使得多學科的“雜交體”“連理枝”“嫁接果”越來越多。一味封閉于一個學科之內,對其他學科了解甚少,甚至一無所知,就很難有作為,甚至出笑話。當然知識無垠,精力有限,一個人門門通曉不可能,但起碼不能三句話不離本行,走出專業圈,處處門外漢,要努力消滅專業之外學科的盲點。
上一篇:沈括用藥不當反受其害
下一篇:沙漠化趨勢應引起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