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何》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蕭何》人物故事小傳
蕭何(公元前?—前193年)漢初大臣。沛縣(今屬江蘇)豐邑人,是漢高祖劉邦同鄉。早年為沛縣吏時多次幫助過劉邦。秦末佐劉邦起義。起義軍入咸陽,諸將搶占秦府庫財物,而蕭何獨立收取秦政府的圖籍律令,掌握了全國的地理、政治、經濟情況。劉邦被項羽封為漢王后,封蕭何為丞相。蕭何向漢王推薦韓信,使劉邦得了一位蓋世良將。漢王出擊關中,蕭何以丞相身份留守漢中,輸送士卒糧餉,支援前線。楚漢相爭5年,劉邦在戰場上的損耗,都能得到蕭何及時的補充。漢朝建立,被評為第一功臣,封酂侯。助劉邦了解民情,消除弊政,推行黃老無為而治的政策,為漢朝的穩固與發展再作貢獻。臨終時,以大局為重推薦有私怨的曹參繼任相國。所作《九章律》今佚。《史記·蕭相國世家》及《漢書·蕭何傳》載有其事跡。
〔正史〕
蕭相國何者,沛豐人也。以文無害,為沛主吏椽①。高祖為布衣時,何數以吏事護高祖。高祖為亭長,常左右之。高祖以吏繇②咸陽,吏皆送奉錢三,何獨以五。秦御史監郡者與從事,常辨之。何乃給泗水卒史事。第一。秦御史欲入言征何,何固請,得毋行。
及高祖起為沛公,何常為丞督事。沛公至咸陽,諸將皆爭走金帛財物之府分之,何獨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圖書藏之。沛公為漢王,以何為丞相。項王與諸侯屠燒咸陽而去。漢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③、戶口多少、強弱之處、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圖書也。
何進言韓信,漢王以信為大將軍。
漢王引兵東定三秦,何以丞相留收巴、蜀,填撫諭告,使給軍食。漢二年,漢王與諸侯擊楚,何守關中,侍太子,治櫟陽。為法令約束、立宗廟、社稷、宮室、縣邑。輒奏上可許以從事。即不及奏上,輒以便宜施行,上來以聞。關中事,計戶口,轉漕給軍。漢王數失軍遁去,何常興關中卒,輒補缺,上以此專屬任何關中事。
漢三年,漢王與項羽相距京、索之間,上數使使勞苦丞相。鮑生謂丞相曰:“王暴衣露蓋,數使使勞苦君者,有疑君心也。為君計,莫若遣君子孫昆弟能勝兵者,悉詣軍所,上必益信君。”于是何從其計。漢王大說。
漢五年,既殺項羽定天下,論功行封。群臣爭功,歲余功不決。高祖以蕭何功最盛,封為酂侯。所食邑多。功臣皆曰:“臣等身被堅執銳,多者百余戰少者數十合,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今蕭何未嘗有汗馬之勞,徒持文墨議論不戰,顧反居臣等上,何也?”高帝曰:“諸君知獵乎?”曰:“知之。”“知獵狗乎?”曰:“知之。”高帝曰:“夫獵,追殺獸兔者,狗也。而發蹤指示獸處者,人也。今諸君徒能得走獸耳,功狗也。至如蕭何,發蹤指示,功人也。且諸君獨以身隨我,多者兩三人,今蕭何舉宗數十人皆隨我,功不可忘也。”群臣皆莫敢言。列侯畢已受封,及奏位次,皆曰:“平陽侯曹參,身被七十創,攻城略地,功最多,宜第一。”上已撓功臣,多封蕭何,至位次,未有以復難之,然心欲何第一。關內侯鄂君進曰:“群臣議皆誤!夫曹參雖有野戰略地之功,此特一時之事。夫上與楚相距五歲,常失軍亡眾,逃身遁者數矣,然蕭何常從關中遣軍補其處,非上所詔令召,而數萬眾會上之乏絕者數矣。夫漢與楚相守滎陽數年,軍無見糧,蕭何轉漕關中給食不乏。陛下雖數亡山東,蕭何常全關中以待陛下。此萬世之功也。今雖亡曹參等百數,何缺于漢?漢得之,不必待以全。奈何欲以一旦之功而加萬世之功哉?蕭何第一!曹參次之!”高祖曰:“善!”于是乃令蕭何賜帶劍履上殿,入朝不趨。上曰:“吾聞進賢受上賞。蕭何功雖高,得鄂君乃益明。”于是大鄂君故所食關內侯邑,封為安平侯。是日悉封何父子兄弟十余人。皆有食邑。乃益封何二千戶,以帝嘗繇咸陽時,何送我獨贏奉錢二也。
漢十一年,陳豨反,高祖自將至邯鄲。未罷,淮陰侯謀反關中。呂反用蕭何計,誅淮陰侯。上已聞淮陰侯誅,使使拜丞相何為相國。益封五千戶,令卒五百人,一都尉為相國衛。諸君皆賀,召平獨吊④。召平者,故秦東陵侯。秦破為布衣。貧,種瓜于長安城東,瓜美,故世俗謂之“東陵瓜,”從召平以為名也。召平謂相國曰:“禍自此始矣。上暴露于外,而君守于中。非被矢石之事,而益君封置衛者,以今者淮陰侯新反于中,疑君心矣。夫置衛衛君,非以寵君也。愿君讓封勿受,悉以家私財佐軍,則上心說。”相國從其計,高帝乃大喜。
漢十二年秋,黥布反,上自將擊之,數使使問相國何為。相國為上在軍,乃拊循⑤勉力百姓,悉以所有佐軍,如陳豨時。客有說相國曰:“君滅族不久矣。夫君位為相國,功第一,可復加哉?然君初入關中,得百姓心,十余年矣,皆附君。常復孳孳得民和。上所為數問君者,畏君傾動關中。今君胡不多買田地,賤貰貸以自污,上心乃安。”于是相國從其計。上乃大說。上罷布軍歸,民道遮行,上書言相國賤強買民田宅數千萬。上至,相國謁。上笑曰:“夫相國乃利民!”民所上書,皆以與相國,曰:“君自謝民。”相國因為民請曰:“長安地狹,上林中多空地,棄。愿令民得入田。毋收稿,為禽獸食。”上大怒曰:“相國多受賈人財物,乃為請吾苑!”乃下相國廷尉,械系之。數日,王衛尉侍,前問曰:“相國何大罪,陛下系之暴也?”上曰:“吾聞李斯相秦皇帝,有善歸主,有惡自與。今相國多受賈豎金,而為民請吾苑,以自媚于民,故系治之。”王衛尉曰:夫職事茍有便于民而請之,真宰相事。陛下奈何乃疑相國受賈人錢乎?且陛下距楚數歲,陳豨、黥布反,陛下自將而往。當是時,相國守關中,搖足則關以西非陛下有也。相國不以此時為利,今乃利賈人之金乎?且秦以不聞其過亡天下,李斯之分過,又何足法哉!陛下何疑宰相之淺也。”高帝不懌。是日,使使持節赦出相國。相國年老,素恭謹,入徒跣⑥謝。高帝曰:“相國休矣。相國為民請苑,吾不許,我不過為桀、紂主,而相國為賢相。吾故系相國,欲令百姓聞吾過也。”
何素不與曹參相能,及何病,孝惠自臨視相國病。因問曰:“君即百歲后,誰可代君者?”對曰:“知臣莫如主。”孝惠曰:“曹參何如?”何頓首曰:“帝得之矣。臣死不限矣。”
何置田宅,必居窮處,為家不臺垣屋。曰:“后世賢,師吾儉。不賢,毋為勢家所奪。”
孝惠二年,相國何卒。謚為文終侯。后嗣以罪失侯者四世絕,天子輒復求何后,封續酂侯。功臣莫得比焉。
太史公曰:蕭相國何,于秦時為刀筆吏,錄錄未有奇節。及漢興,依日月之末光,何謹守管龠⑦。因民之疾秦法,順流與之更始。準陰、黥布等皆以誅滅,而何之勛爛焉。位冠群臣,聲施后世,與閎夭、散宜生等爭烈矣。
《史記》卷五三
[注釋]
①主吏掾(yuan):主吏即功曹,主管總務,人事并與聞政事。掾,附屬官員的統稱。②繇(yao):通“徭”,此指送勞役的人去某處。③厄塞:指兵家險要之地。④吊:哀悼,此意為表示擔憂。⑤拊循:意安撫。⑥徒跣(xian):赤腳,表示謝罪。⑦管龠(yue):鑰匙,引申為職責。
[相關史料]
前漢蕭何善篆籀,為前殿成,覃思①三月,以題其額,觀者如流。何使禿筆書。
《羊欣筆陳圖》《太平廣記》卷二六○
(韓)信數與蕭何語,何奇之②。至南鄭,諸將行道亡者數十人,信度何等已數言上(劉邦),上不我用,即亡。何聞信亡,不及以聞,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右手。居一二日,何來謁上,上且怒且喜,罵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上曰:“若所追者誰何?”曰:“韓信也。”上復罵曰:“諸將亡者以十數,公無所追;追信,詐也。”何曰:“諸將易得耳。至如信者,國士無雙。王必欲長王③漢中,無所事信,必欲爭天下,非信無所與計事者。顧④王策安所決耳。”王曰:“吾亦欲東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何曰:“王計必欲東,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終亡耳。”王曰:“吾為公以為將。”何曰:“雖為將,信必不留。”王曰:“以為大將。”何曰:“幸甚。”于是王欲召信拜之。何曰:“王素慢無禮,今拜大將如呼小兒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擇良日,齋戒,設壇場,具禮,乃可耳。”王許之。諸將皆喜,人人各自以為得大將。至拜大將,乃韓信也。一軍皆驚。
《史記·淮陰侯列傳》卷九二
〔注釋〕
①覃(tan)思:深思。②奇之:另眼相看,器重。③長王:長久稱王。④顧:希望。
上一篇:《荀彧》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荀彧》人物故事小傳
下一篇:《蒙恬》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蒙恬》人物故事小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