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窘中的“煤電之城”
遼寧省阜新市有162.3萬人,面積8938平方公里,素以“煤電之城”美譽全國。建國36年來,為國家做出了巨大貢獻,提供煤炭3.6億噸,電力1037.7億度。但由于長期單一發展,城市建設和經濟生活十分落后,環境污染嚴重,基礎設施薄弱,城市功能失調,引發出:就業難、住房難、吃水難、行路難、入托難、上學難等諸難局面,煤電之城陷入了困境。
三十多年來,阜新市單一發展煤、電工業。解放初期,煤炭工業產值占全市工業總產值的78.8%。“一五”時期,阜新成為能源工業建設的重點,全國156項重點工程中,有4項安排在阜新,其中有3項煤炭和1項電力工程,煤電工業產值占全市工業總產值的82.2%。此后煤、電一直是阜新經濟建設的主體,“二五”、“三五”、“四五”、“五五”的煤電工業產值占全市工業總產值的比重分別為:79.4%、77.3%、66.0%和53.1%。1949—1985年,阜新用于煤電工業的投資占全市工業投資的78%。
片面發展,使阜新經濟走上畸型道路。在三十多年中,有十八年出現財政赤字,國家凈補6.8億元;1985年人均創造工農業總產值1112元,人均國民收入579元,職工平均工資1008.9元,農村人均收入391元,人均住房面積3.9米2,城市供水普及率69.7%,至今居民沒有生活用煤氣。除煤電工業外,其它工業非常薄弱,1985年,其它工業上繳財政的利稅為零。到了2000年,煤礦將全面進入萎縮期,如果其它工業還沒有相應的發展,煤礦萎縮帶來的一系列經濟、社會問題,將更難解決。這不能不引起人們深思。
煤城——因煤而立,因煤而生。目前我國有重點煤炭城市幾十座,有三百多座城市有煤炭選采業,阜新的現狀有一定的代表性,各級領導應該高度重視煤炭城市的發展,拿出切實可行的政策來,解救煤炭城市的困窘。
煤炭城市的發展特別有兩點應引以為戒:一、不能單一搞煤炭采掘業,而應走以煤炭為中心綜合發展的道路。在抓好采掘業的同時,與煤炭直接相關的工業以及為其服務配套的工業要相應發展,還要根據各地資源條件,因地制宜,發展相應的工業企業,形成一個以煤炭為中心的工業綜合體。二、煤炭城市要科學規劃,合理布局,規模適度。規模大小的客觀標準是:即有利于生產,又能使礦工、居民安居樂業。
上一篇:困守孤城致敗
下一篇:困難重重的卡爾加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