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察敵情·兵敗身亡
新莽末年,利用綠林、赤眉起義的機會,一些地方豪強乘勢起兵,形成割據一方的武裝勢力。劉秀建立東漢政權后,便面臨著剿平這些地方割據勢力的艱苦任務。
王莽時為導江卒正的公孫述起兵占據了益州(今四川成都),自立為蜀王,割據蜀中。東漢建武十一年(35年),劉秀正式發兵滅蜀。戰爭初期,岑彭率領的東漢軍隊勢如破竹,直逼成都,其它幾路軍隊也相繼攻到成都城下,對成都形成了包圍態勢。不料,岑彭被蜀軍刺客殺害,劉秀遂派吳江接替岑彭指揮作戰,并下詔告誡吳漢,公孫述的軍隊尚有十多萬之眾,不可輕視。漢軍應堅守廣都(在今成都市南),以逸待勞,引蜀軍來攻。但吳漢急于求成,堅持圍攻成都,擅不聽令,并且與其副將劉尚分兵錦江兩岸安營扎寨,于建武十二年(36年)九月被公孫述部將謝豐、袁吉率兵擊敗而分割包圍。蜀軍在連續受挫的情況下,此時終于在戰略上奪得了主動權。可是好景不長,吳漢閉營三日,營內煙火不斷,旌旗飄揚,以迷惑蜀軍,暗中卻突然突圍而與錦江南岸的劉尚部會合,謝豐等果然上當,對漢軍撤出營地毫未覺察,仍分兵監視吳漢留下的空營寨,同時親率主力進攻劉尚部,結果吳漢、劉尚合軍迎戰,從早晨激戰到黃昏,蜀軍終于大敗,謝豐、袁吉被殺,蜀軍得之不易的暫時的戰略優勢一朝盡失,此后,吳漢八戰八勝公孫述,同年秋,公孫述身受重傷而亡,余部在延岑的率領下向東漢投降,蜀地平定。
謝豐、吳漢錦江兩岸之戰,蜀軍在人數、地勢及戰略上都占有一定的優勢,倘若先能保持分割包圍的態勢而各個擊破,漢軍的形勢將極為不利;即使做不到此,若及時發現漢軍兩部已會合,而不貿然進攻,也不至后來的慘敗。謝豐之失,正在于對敵情的嚴重失察,而導致兵敗身亡。當然,統一是大勢所趨,即便此戰蜀軍獲利,其被平定的結局勢不可免。
上一篇:聲震全國的五卅運動
下一篇:失掉機遇,艾罕默德汗兵敗烏格拉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