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跨區域·鐘樓》陜西名勝簡介
在西安市之中心,為東、西、南、北四條大街交匯點。
鐘樓昔時因樓上懸鐘以報時,故名鐘樓。始建于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十七年(1384年),原址在西大街的廣濟街口,明神宗朱翊鈞萬歷十年(1582年),由巡按御史龔懋賢主持,遷移現址。清乾隆四年(1739年),由陜西巡撫張楷督飭重修。樓分兩層,重檐三層,四面有回廊相通,四角挑起,猶如飛鳥展翅,為翚飛式。雕梁畫棟,欞窗門戶,雕刻工整,有浮雕民間故事《木蘭從軍》、《西廂聽琴》、《八仙過海》、《柳毅傳書》等64幅,朱檻花廊,富麗堂皇,琉璃瓦頂,頂尖有5米高的大金頂。
其樓建筑在高臺之上,高臺為樓之基座,呈正方形,各邊寬35.5米,高8.5米,以青灰城磚砌成,四面正中各有高6米、寬6米的券形門洞。由地面至樓頂高36米,樓深、廣各五間,加上回廊,共七間。樓基面積為1377平方米,為西安市標志性建筑物。
昔日之報時大鐘今存放于樓之外西北隅基臺之上。
鐘樓為陜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上一篇:《咸陽·禮泉縣·金龜寺塔》陜西名勝簡介
下一篇:《西安·藍田縣·錫水洞》陜西名勝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