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灼閩粵花·桂林之旅·花橋·魯班三助建花橋
桂林七星山前小東江上,橫臥一座形如長亭的石橋,遠看恰似一條絢麗的彩帶,這就是著名的花橋。此橋始建于宋代,原名嘉熙橋,僅四孔,元末明初被洪水沖垮。明景泰七年(1456),重建木橋。嘉靖十九年(1540),易木為石,改稱花橋,并加筑旱橋以泄洪,1965年整飾重建。
現花橋全長約120余米,寬6米許,用青石砌成,橋上兩邊為白玉欄桿,橋頂蓋青色琉璃瓦,橋拱極薄,橋身雅秀,橋孔與水中倒影相連,如同半浮水上半沉水下的皓月。整座橋設計精細,具有獨特的風格。
據說當年修花橋捐錢時,領頭的照例辦一桌酒邀請大家入席,吃一塊豬肉捐十兩銀子。有一個穿得破破爛爛的老頭,一連吃了十幾塊,認捐時,他一口答應捐一孔橋的錢。眾人以為他胡扯,一起來到他家,只見一串一串的錢堆滿了一屋子。老頭捐了錢,人們要刻碑留名,問他姓名,他說:“我是劃船的,船上有豬頭龍。”人們只好在欄桿柱子上刻了一個豬頭。
修橋時,請來桂林最有名的師傅,雇來一百名石工,限定一百天完成。修了九十九天,最后一天合攏時,師傅指揮大家把一塊事先量好的石塊往橋上最后一個缺口上架,誰知石塊卻整整短了五分。這時,石工中一位老者站出來說:“我的活兒還沒完,合攏還不到時候。申末酉初,我叫你們。”這老者自開工以來,天天在玉兔巖燒火,火燒得又大又猛,誰也不知道他燒什么。大家合攏無計,就暫且聽他的。傍晚,只見老者從玉兔巖中拖出一把三尺長、明晃晃的利劍,眾人把利劍和石塊并排架在缺口上,剛好合適,花橋終于建成了。
落成那天,要挑個福份好的人踩橋,以圖吉利。誰知一個穿著破爛的老頭挑著兩筐牛屎搶先闖到橋上,他跑到橋中,把牛屎灑得滿橋都是。人們罵他,他卻笑嘻嘻地說:“你們看,這是什么?”大家一看,都呆住了,原來牛屎變成鐵水都灌進橋里去了。
修花橋以前,小東江上也曾修過橋,但幾次都被洪水沖垮。原來江里有蛟龍,洪水一來,蛟龍一過橋,橋就被拱塌。這次花橋剛修好,洪水就來了,蛟龍又起,但就是不敢過水橋,只能鉆早橋,因為水橋下面安了那位老者煉出的斬龍劍,橋身還用鐵水灌過,再大的洪水也沖不垮。花橋安穩了。人們傳說,捐錢砌一孔橋的、安斬龍劍的、挑牛屎的,都是一個人——魯班師傅。
上一篇:赫赫三秦魂·漢中之旅·漢中·魚米之鄉小江南
下一篇:灼灼閩粵花·南寧之旅·鵝泉·鵝山與鵝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