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韻學·漢語韻母系統(tǒng)的研究與發(fā)展·中古韻母系統(tǒng)向現(xiàn)代發(fā)展的研究
公元1252年,宋代平水劉淵著《壬子新刊禮部韻略》,將《廣韻》206部改為107部,書今已佚,但黃公紹《韻會》一書是“依平水劉氏《壬子新刊禮部韻略》,并通用之韻為一百七韻”(《韻會舉要》)。謝啟昆《小學考》中對現(xiàn)代流傳《詩韻》106部的考證為:“近毛大可氏謂今世所用乃宋淳祐間江北平水劉淵所撰,為平水韻,非沈韻也。”不管怎樣,中古韻母發(fā)展到現(xiàn)代少了100個。
在這之前,公元1211年,金代韓道昭撰《五音集韻》,為160韻,比《廣韻》少了46韻,尚比《禮部韻略》多53韻。
公元1324年,周德清著《中原音韻》。北京大學《國學季刊》三卷三期趙蔭堂撰《中原音韻研究》論:“我們簡截的說,唐宋派的韻書到元朝已經(jīng)死亡了。它們死亡的道理,或者在陸法言等作《切韻》時,其本身既具有死亡之弱點,如東冬之分當時即遭譏議,或者是因為時變境遷被新興語言之潮流所湮沒。《廣韻》降為《平水》,雖士大夫階級尚尊之為金科玉律,畢竟成為廢紙,一般人已經(jīng)不信它了。在這個舊勢力崩潰的時候,周德清先生應運而生,廢入聲,創(chuàng)陰陽,歸并舊韻為19部,輯成《中原音韻》一書,遂奠定現(xiàn)代國語的基礎(chǔ)。”王力考證:“其所定的韻部,大半與今北京音相符。”(《漢語音韻學》)
《中原音韻》與《廣韻》在韻部上的對應關(guān)系為:
公元1375年,明樂韶鳳等奉敕撰《洪武正韻》。王力認為:“《洪武正韻》的歸并舊類,與劉淵、王文郁、黃公紹的歸并舊韻大不相同。劉淵等只是把整個的韻部歸并起來,例如整個的支韻字與整個的脂之兩韻字歸并;《洪武正韻》卻是把每一個字都重新估價,重新歸類……這種極端自由的歸并法,與《中原音韻》同;但何字歸何部,則與《中原音韻》又有許多不同的地方。”
公元1726年,清李光地等人著《音韻闡微》,韻部完全依照通行的《詩韻》。
公元1928年,公布劉復、趙元任等對國語羅馬字的研究結(jié)果,韻母為:
ㄚㄛㄜ (ㄝ) a o e (e)
ㄞㄟ 幺 ㄡ ai ei au ou
ㄢㄣㄤㄥㄨㄥㄦ an en ang eng ong el
ㄧㄧㄚ (ㄧㄕ) ㄧㄝ i ia (io) ie
(ㄧㄞ) ㄧㄠㄧㄡ (iai) iau iou
ㄧㄢㄧㄣㄧㄤㄧㄥㄩㄥ ian in iang ing iong
ㄨㄨㄚㄨㄛ u ua uo
ㄨㄞㄨㄟ uai uei
ㄨㄢㄨㄣㄨㄤㄨㄥ uan uen uang ueng
ㄩㄩㄝ iu iue
ㄩㄢㄩㄣ iuan iuen
(ㄓ) (彳)(ㄕ)(日) y
(ㄗ) (ㄘ) (幺)
據(jù)陳代興整理,中古韻母發(fā)展到現(xiàn)代韻母的變化可用下表簡述:
表三
中古音 | 現(xiàn)代音 (漢語拼音) | 變化條件 | |
韻部 | 韻 類 | ||
東 韻 | 紅 類 | ong | 端、精、見各系聲母 |
eng | 幫系及影紐 | ||
紅之入聲 | u | 全部聲母 | |
弓 類 | ong | 知、章、莊各系及見、心 | |
iong | 溪、群、曉、匣、影、疑 | ||
eng | 非系各紐 | ||
弓之入聲 | u | 非知章莊各系聲母 | |
u | 見系各紐 | ||
iu | 來紐及娘紐 | ||
冬 韻 | 冬 類 | ong | 全部聲母 |
冬之入聲 | u | 全部聲母 | |
鐘 韻 | 鐘 類 | ong | 知、章、莊、精各系及來、日、見三紐 |
iong | 見系(除見紐外) | ||
eng | 幫、非系各紐 | ||
鐘之入聲 | u | 幫、精、知、莊、章各系及來紐 | |
ü | 見系各紐 | ||
江 韻 | 江 類 | ang | 幫系各紐 |
uang | 知、章、莊系各紐 | ||
iang | 見系各紐 | ||
江之入聲 | uo | 知、章、莊各系 | |
üe | 見系各紐 | ||
o | 幫系各紐 | ||
支 韻 | 支 類 | i | 知、章、莊、精、見、幫 |
er | 日紐各字 | ||
為 類 | ei | 幫系各紐及來紐 | |
ui | 見、知、章、莊、精系 | ||
脂 韻 | 夷 類 | i | 除日紐之外各系 |
er | 日紐各字 | ||
追 類 | ei | 幫系及來紐 | |
ui | 見精各系聲母 | ||
之 韻 | 之 類 | i | 除日紐之外各系 |
er | 日紐各字 | ||
微 韻 | 希 類 | i | 全部聲母 |
非 類 | ei | 幫系各紐 | |
ui | 見系各紐 | ||
魚 韻 | 魚 類 | ü | 見精各系及泥來 |
u | 章、莊各系及日 | ||
虞 韻 | 俱 類 | ü | 見精各系聲母 |
u | 幫知章莊各系及日紐 |
中古音 | 現(xiàn)代音 (漢語拼音) | 變化條件 | |
韻部 | 韻類 | ||
齊 韻 | 奚 類 | i | 全部聲母 |
攜 類 | ui | 全部聲母 | |
祭 韻 | 例 類 | i | 全部聲母 |
芮 類 | ui | 全部聲母 | |
泰 韻 | 蓋 類 | ai | 端精見系各紐 |
ei | 幫系各紐 | ||
外 類 | ui | 全部聲母 | |
ai | 見系少數(shù)聲母 | ||
佳 韻 | 佳 類 | ai | 幫、莊、章系及影 |
ie | 見匣二紐 | ||
媧 類 | ua | 全部聲母 | |
皆 韻 | 皆 類 | ai | 幫、章、莊各系 |
ie | 見系各紐 | ||
懷 類 | uai | 全部聲母 | |
夬 韻 | 夬 類 | ai | 幫、知、章、初系 |
uai | 見系各紐 | ||
犗 類 | ie | 全部聲母 | |
灰 韻 | 灰 類 | ui | 端精見系各紐 |
ei | 幫系各紐及來 | ||
咍韻 | 咍 類 | ai | 全部聲母 |
廢 韻 | 廢 類 | ei | 幫系各紐 |
un | 見系各紐 | ||
真 韻 | 鄰 類 | en | 知章莊各系 |
in | 幫精見系 | ||
鄰之入聲 | i | 全部聲母 | |
赟 類 | un | 見系各紐 | |
in | 幫系各紐 | ||
諄 韻 | 諄 類 | un | 知章莊系各紐 |
un | 見精系各紐 | ||
in | 喻紐部分字 | ||
諄之入聲 | u | 知章莊系各紐 | |
u | 見精系及來 | ||
臻韻 | 臻 類 | en | 全部聲母 |
臻之入聲 | i | 全部聲母 | |
文 韻 | 文 類 | en | 幫系各紐 |
un | 見系各紐 | ||
文之入聲 | u | 幫系各紐 | |
u | 除群之外的見系 | ||
un | 群紐字 |
中古音 | 現(xiàn)代音 (漢語拼音) | 變化條件 | |
韻部 | 韻 類 | ||
欣 韻 | 欣 類 | in | 全部聲母 |
欣之入聲 | i | 全部聲母 | |
元 韻 | 言 類 | ian | 全部聲母 |
言之入聲 | ie | 全部聲母 | |
袁 類 | uan | 幫系各紐 | |
uan | 見系各紐 | ||
uan | 影紐部分字 | ||
袁之入聲 | un | 見系各紐 | |
a | 幫系各紐 | ||
魂 韻 | 魂 類 | en | 幫系各紐 |
un | 端見精系 | ||
魂之入聲 | u | 全部聲母 | |
痕 韻 | 痕 類 | en | 見系各紐 |
un | 端系各紐 | ||
寒 韻 | 寒 類 | an | 全部聲母 |
寒之入聲 | a | 端精系各紐 | |
e | 見系各紐 | ||
桓 韻 | 桓 類 | an | 幫系各紐 |
uan | 端見精系 | ||
桓之入聲 | uo | 端見精系 | |
o | 幫系各紐 | ||
刪 韻 | 奸 類 | ian | 見系各紐 |
an | 章莊系各紐 | ||
還 類 | uan | 見莊系各紐 | |
an | 幫系各紐 | ||
還之入聲 | a | 幫章莊系 | |
ia | 見系各紐 | ||
山 韻 | 閑 類 | an | 幫、章、莊系 |
ian | 見系各紐 | ||
閑之入聲 | a | 章莊系 | |
ia | 見系各紐 | ||
頑 類 | uan | 見系各紐 | |
頑之入聲 | ua | 全部聲母 | |
先 韻 | 前 類 | ian | 全部聲母 |
前之入聲 | ie | 全部聲母 | |
玄 類 | üan | 除幫系之外的全部聲母 | |
ian | 幫系各紐 | ||
玄之入聲 | üe | 全部聲母 |
中古音 | 現(xiàn)代音 (漢語拼音) | 變化條件 | |
韻部 | 韻 類 | ||
仙 韻 | 連 類 | an | 知章莊系 |
ian | 精見幫系 | ||
連之入聲 | e | 知章莊系 | |
ie | 幫見精系及來 | ||
緣 類 | uan | 知章莊系 | |
üan | 精見系 | ||
緣之入聲 | uo | 章莊系及日 | |
üe | 見精系 | ||
蕭韻 | 蕭 類 | iao | 全部聲母 |
宵韻 | 遙 類 | ao | 知章莊系及日 |
iao | 幫見精系各紐 | ||
肴韻 | 交 類 | ao | 幫知章莊系 |
iao | 見系及來 | ||
豪韻 | 刀 類 | ao | 全部聲母 |
歌韻 | 何 類 | e | 見系各紐 |
uo | 精端系 | ||
戈 韻 | 禾 類 | o | 幫系各紐 |
uo | 端精系及影疑 | ||
e | 除影疑之外的見系各紐 | ||
靴 類 | üe | 全部聲母 | |
陽 韻 | 加 類 | a | 幫知章莊系各紐 |
ia | 見系各紐 | ||
遮 類 | e | 章莊系及日 | |
ie | 精系各紐 | ||
瓜 類 | ua | 全部聲母 | |
良 類 | ang | 知章系及日 | |
iang | 精見系及來娘 | ||
uang | 莊系各紐 | ||
良之入聲 | üe | 見精系及來紐 | |
uo | 知章莊系及日 | ||
方 類 | ang | 幫系各紐 | |
uang | 見系各紐 | ||
方之入聲 | u | 幫系各紐 | |
üe | 見系各紐 |
中古音 | 現(xiàn)代音 (漢語拼音) | 變化條件 | |
韻部 | 韻 類 | ||
唐 韻 | 郎 類 | ang | 全部聲母 |
郎之入聲 | o | 幫系各紐 | |
uo | 端精系及來紐 | ||
e | 見系及來紐 | ||
光 類 | ang | 幫系各紐 | |
uang | 見系各紐 | ||
光之入聲 | uo | 全部聲母 | |
庚 韻 | 庚 類 | eng | 除匣之外各聲母 |
ing | 匣紐部分字 | ||
庚之入聲 | o | 幫系各紐 | |
ai | 知章莊系 | ||
e | 見系各紐 | ||
京 類 | ing | 全部聲母 | |
京之入聲 | i | 全部聲母 | |
橫 類 | ong | 見系聲母 | |
橫之入聲 | uo | 全部聲母 | |
兵 類 | iong | 見系各紐 | |
ing | 幫系各紐 | ||
耕 韻 | 耕 類 | eng | 幫知章莊系及見溪群紐 |
ing | 影曉匣喻 | ||
耕之入聲 | e | 見莊系 | |
ai | 幫知系 | ||
萌 類 | eng | 幫系各紐 | |
ong | 見系各紐 | ||
萌之入聲 | uo | 見系各紐 | |
ai | 幫系各紐 | ||
清 韻 | 盈 類 | eng | 知、章、莊、系各紐 |
ing | 精見系各紐 | ||
盈之入聲 | i | 全部聲母 | |
營 類 | ing | 除群曉之外各紐 | |
iong | 群曉兩紐 | ||
青 韻 | 經(jīng) 類 | ing | 全部聲母 |
經(jīng)之入聲 | i | 全部聲母 | |
扃 類 | ing | 匣紐字 | |
iong | 除匣之外見系 | ||
扃之入聲 | u | 見系各紐 |
中古音 | 現(xiàn)代音 (漢語拼音) | 變化條件 | |
韻部 | 韻類 | ||
蒸 韻 | 陵 類 | eng | 知、章、莊、精系 |
ing | 見幫系各紐 | ||
蒸之入聲一 | i | 除莊之外各系 | |
域類(蒸之 入聲二) | u | 全部聲母 | |
登 韻 | 登 類 | eng | 全部聲母 |
登之入聲 | e | 端、見、精系 | |
o | 幫系各紐 | ||
肱 類 | ong | 全部聲母 | |
肱之入聲 | uo | 全部聲母 | |
尤 韻 | 尤 類 | ou | 知章莊幫系 |
iu | 精見系及來 | ||
侯韻 | 侯 類 | ou | 全部聲母 |
幽 韻 | 幽 類 | iu | 見系各紐 |
iao | 幫系各紐 | ||
侵 韻 | 侵 類 | en | 知、章、莊系各紐 |
in | 精、見、端、幫系 | ||
侵之入聲 | i | 知、章、莊、見、精系 | |
u | “日”紐 | ||
覃 韻 | 覃 類 | an | 全部聲母 |
覃之入聲 | e | 見系各紐 | |
a | 端精系 | ||
談 韻 | 談 類 | an | 全部聲母 |
談之入聲 | a | 端系各紐 | |
e | 見系各紐 | ||
鹽 韻 | 鹽 類 | an | 知章莊系 |
ian | 見精幫系 | ||
鹽之入聲 | e | 知章莊系 | |
ie | 精見系及娘來 | ||
添 韻 | 添 類 | ian | 全部聲母 |
添之入聲 | ie | 端精系及曉匣影喻 | |
ia | 見系部分字 | ||
咸 韻 | 咸 類 | an | 知章莊系及泥 |
ian | 見系各紐 | ||
咸之入聲 | a | 知章莊系 | |
ia | 見系各紐 |
中古音 | 現(xiàn)代音 (漢語拼音) | 變化條件 | |
韻部 | 韻 類 | ||
銜 韻 | 銜 類 | an | 章莊系各紐 |
ian | 見系各紐 | ||
銜之入聲 | a | 知章莊系 | |
ia | 見系各紐 | ||
嚴韻 | 嚴 類 | ian | 全部聲母 |
嚴之入聲 | ie | 全部聲母 | |
凡韻 | 凡 類 | an | 全部聲母 |
凡之入聲 | a | 全部聲母 |

猜你喜歡
- 建安作家的早夭
- 中國歷史上的水災
- 白話《易經(jīng)·巽下巽上》原文釋義
- “仁立”受盡美商的傾軋
- 《王芑孫》人物簡介,人物圖像照,籍貫,生卒年代
- 中華傳統(tǒng)文化·語言文化·壁中書
- 《西安·周至縣·五龍?zhí)逗拖捎魏逢兾髅麆俸喗?/a>
- 劉溫叟婉拒厚禮
- 清清滇黔韻·昆明之旅·西山·南浦綠波美人長睡
- 文廟書院建筑·信陽文廟
- 醞釀慮謀訓練
- 《反彼知己》三國謀略智慧大全
- 錢學森報效祖國
- 《王徹》人物簡介,人物圖像照,籍貫,生卒年代
- 《陳中立》人物簡介,人物圖像照,籍貫,生卒年代
- 60年代初對教育領(lǐng)域形勢的錯誤判斷
- 《楊澥》人物簡介,人物圖像照,籍貫,生卒年代
- 趁火打劫·襄公怒連稱,無知代齊政
- 《許世英》人物簡介,人物圖像照,籍貫,生卒年代
- 汪鳴相
隨機推薦
李白
蘇軾
白居易
陸游
王安石
杜甫
孟浩然
韋應物
范仲淹
孟郊
溫庭筠
辛棄疾
杜審言
王勃
崔顥
王維
劉長卿
錢起
劉禹錫
元稹
杜牧
許渾
李商隱
林逋
王禹偁
晏殊
梅堯臣
歐陽修
黃庭堅
宋之問
王翰
王之渙
李清照
納蘭性德
陶淵明
李煜
韓愈
柳宗元
柳永
曹操
屈原
李賀
岑參
王昌齡
曹植
楊萬里
秦觀
晏幾道
韋莊
周邦彥
虞世南
賈島
顏真卿
李隆基
駱賓王
劉戩
李約
張繼
岳飛
朱熹
唐寅
羅隱
高適
張九齡
馬致遠
陳子昂
胡曾
周曇
牟融
曹雪芹
范成大
賀鑄
姜夔
盧綸
鄭板橋
杜荀鶴
吳文英
龔自珍
周敦頤
姚合
賀知章
于謙
毛澤東
陸九淵
杜秋娘
楊慎
袁枚
祖詠
趙師秀
葉紹翁
王淇
張若虛
李頎
盧照鄰
李瞡
蔣捷
李之儀
宋祁
馮延巳
陳與義
陳亮
張孝祥
張元干
劉過
晁補之
臧克家
金昌緒
劉方平
賈至
李益
張籍
張仲素
戴望舒
郭沫若
朱湘
席慕蓉
徐志摩
卞之琳
艾青
楊喚
劉大白
洛夫
冰心
馮雪峰
葉芝
紀弦
顧城
歌德
雷抒雁
普希金
陸龜蒙
韓偓
曾鞏
晁端友
汪元量
陳沆
顧況
史達祖
袁去華
李端
司空曙
劉克莊
劉辰翁
蔡伸
元結(jié)
常建
謝靈運
文天祥
元好問
朱慶余
丘為
趙以夫
趙令畤
王建
汪曾祺
莫泊桑
馮唐
趙孟頫
王冕
蘇彥文
劉希夷
貫云石
周文質(zhì)
鄭光祖
卓文君
徐再思
周德清
盧摯
劉時中
曹松
蕭衍
張謂
程垓
曹冠
晁沖之
張耒
周紫芝
李曾伯
趙鼎
高觀國
吳潛
張炎
戴復古
沈期
盧仝
葉夢得
劉仙倫
張旭
陳人杰
王沂孫
韓元吉
張先
林庚
嚴蕊
朱淑真
李涉
劉伶
姚燧
王實甫
司馬光
班固
趙佶
黃巢
何遜
泰戈爾
郁達夫
王蒙
哈代
石川啄木
聶紺弩
柳亞子
沈從文
周作人
吳向東
林徽因
余秋雨
朔梅
許地山
白瑋
老舍
朱正芳
劉緒貽
熊召政
王政佳
安慶恩
吳淮生
南懷瑾
傅斯年
梁漱溟
鄭振鐸
錢鐘書
高啟
陳師道
陳維崧
朱慶馀
張祜
張恨水
蘇曼殊
莎士比亞
上一篇:楚辭學·古代楚辭學(西漢—“五四”時期)·兩漢:楚辭學的建立與興盛
下一篇:孫子兵學·孫子兵學研究述略·中國古代對孫子兵學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