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神話的史化
中國上古時代曾產生過許許多多美麗動人的神話。這些神話表現出極大的創造性的想象力,具有相當高的審美價值,是中華文化藝術寶庫中的精品。早在先秦時代,就有許多典籍文獻記載上古神話,象《山海經》、《左傳》、《楚辭》、《呂氏春秋》等等。一些膾炙人口的神話,如“精衛填?!?、“夸父追日”、“女媧補天”、“刑天爭帝”、“后羿射日”等,至今仍廣為流傳。
但從總體看,中國上古神話保存下來的數量并不算多,特別是和古希臘、古羅馬的大量且成體系的神話相比,尤其顯得稀少而零散。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很多,最主要的一點是:中國文化觀念對神話的看法有偏見。特別是那些史學家、哲學家,受孔子“不語怪力亂神”的影響,解釋神話時,常常帶入現實生活的原則,力求剔除神話的想象與虛構,從中找出歷史依據。比如傳說中黃帝有四張臉,孔子對弟子解釋說,所謂“黃帝四面”是指黃帝選擇了四個與自己主張一致的人,分別治理四方,取得了很大成績,如同他親臨現場一樣?!秴问洗呵铩防^承了這一說法,并進一步確定為“黃帝立四面”。高誘注《呂氏春秋》對這一句的闡釋是:黃帝派人到四方尋求賢人來輔佐自己。又如孔子解釋“黃帝三百年”:黃帝活著的時候,百姓受其利百年,死后百姓敬畏他的神明百年,按照他立下的準則行事又百年,一共三百年。由此可見,到春秋戰國時,神話便已漸漸消隱了神光,而以歷史的面貌出現了。另一位大力將神話改頭換面的人是司馬遷,他把先秦時關于五帝的傳說加工整理,變成《五帝本紀》放在《史記》的卷首。
經過古圣先賢們的人工處理,神話的想象和虛構消失了,神話的精髓也便隨之而消失,一片神奇的天空化做平實樸素的歷史現實,留給文學史一個無可彌補的遺憾。
上一篇:三資企業被外商連砍“三刀”
下一篇:上帝褻瀆了牛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