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資企業被外商連砍“三刀”
廣東某些“兩頭在外”的企業,變成了“兩頭受控”、“兩頭挨宰”。這是目前廣東“三資”企業普遍存在的一個頭痛、突出而又十分棘手的問題。
供銷渠道受制于外商,中方人員出國不便,造成在設備引進,原材料購進和產品外銷諸方面被外商連砍“三刀”。廣東的一項調查表明,由外商承辦購進的設備、原材料價格高出國際市場價格20—30%左右,而外銷產品又被外商壓價包銷,有些壓價幅度竟達5—10倍。
據廣東省1989年對已投產的2569家“三資”企業的統計,其中1372家盈利,占54%。1197家企業虧損,虧損面高達46%。這2569家企業銷售總收入為193億元,盈虧相抵后的利潤總額為5億元,銷售利潤率僅為2.6%!1990年上半年,廣東“三資”企業統計范圍內的虧損面仍為46%,但是銷售利潤率卻下降至不足1.1%。一項對廣東省1988—1989年投產的148家利用外資超過百萬美元的工業企業調查表明,虧損的企業占49.3%,其中不少企業一方面帳面上不出現虧損,另一方面卻不斷追加投資,“虛虧實盈”現象相當嚴重。
我國三資企業被外商連砍三刀,由“兩頭在外”,變成“兩頭受控”“兩頭挨宰”。挫折與教訓,迫使我們必須強化企業領導人的經營管理能力,熟悉國際市場,善于國際經營和溝通國際購銷渠道,研究制約外商的手段,嚴防外商隱性主宰企業得逞。
上一篇:三線建設中的失誤與教訓
下一篇:上古神話的史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