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立根專挑有利于他理論的數據發表
密立根(1868—1953)是世界著名科學家。他一生共榮獲16種獎勵和20種榮譽學位,還擔任過胡佛總統和羅斯福總統的顧問,以及美國科學促進會會長。就是這樣一位極有名望的科學家,為了擊敗競爭對手居然專挑有利于他理論的數據發表。
1910年,密立根第一次發表了對電子電荷e的測量結果。他嚴格按照“數據必須完全公開”這一科學的傳統做法,用打星號的方式把他做過的38次測量分成最好、良好幾個等級,并注明有7次測量完全報廢。奧地利維也納大學的埃倫哈夫特看了密立根發表的測量結果后立即聲明,這種測量結果的多變實際上支持了他自己提出的“存在帶有非整數電子電荷的亞電子”的觀點。為了駁倒埃倫哈夫特,1913年密立根又發一篇文章,用大量新的而且更精確的結果證明了電子只有一個電荷。文中他還特意強調,“這不是一組經過篩選的液滴,而是在連續的60天里經過實驗的所有液滴。”但后來查對密立根的原始筆記本后發現,他是選了最好的數據發表的。他在文章中發表的58次觀測實際上是從140次觀測中挑選出來的。他發表的第一次觀測是1912年2月13日做的,即使從這一天算起,也還有49個液滴的情況沒有寫進文章里。他在文章中給出的那個特別強調顯然是不真實的。密立根憑著“e的整體性”這種理論猜測對實驗數據進行了取舍。他雖取得了成功,但也同時失掉了發現分數電荷的機會。這一成就是后來斯坦福大學的物理學家用類似的方法發現的。埃倫哈夫特按照科學傳統,一絲不茍地把觀察數據全部發表了出來,他雖沒有證實電子電荷只有一個,但為后人留下了值得進一步研究的問題,這本身就是價值。為了科學的長遠利益,科學家還是如實地發表實驗結果好。
上一篇:孟才人、杜紅兒同遭厄運
下一篇:彌漫的荒唐與頹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