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醫之死
扁鵲(約前401——前310)是戰國時期的名醫,通曉內、外、婦、兒、針、灸諸科,精于切脈,望色、聽聲、寫形(問診),尤善推究病源,臨證應手奏效。后挾技周游列國,治愈諸多疑難雜癥。有一次,他帶領弟子到虢國行醫,聽說虢國太子暴卒,扁鵲詳細詢問了太子的癥狀和死亡后的情況,認為不一定是真的死去,便要求入宮救治,他發現太子還有微弱的脈搏跳動和呼吸、斷定太子患的是“尸蹶”癥(類似現代的“休克”),便命門生依法救治,太子果然漸漸蘇醒過來,繼服湯劑而愈,天下盛傳此事。
扁鵲醫術高明,關心群眾疾苦,在勞動人民中享有很高的聲譽,但卻遭到專為統治階級服務的官醫和巫醫的嫉恨。
扁鵲晚年時,到秦國去行醫,秦武王聽說他醫術很高,有起死回生之術,就想請扁鵲為他治病。但是,身居太醫令的李醯對扁鵲的成就和聲譽非常忌妒,他得知秦武王想請扁鵲治病,心里非常不痛快,心想憑著扁鵲的醫術和聲望,定會得到秦武王的器重,定會奪去自己的地位,于是李醯別有用心地對武王說:“君王的病,在耳之前,目之下,如果讓扁鵲來醫治,不一定能治好,還會有使耳變聾,眼變瞎的危險,”結果,秦武王沒有請扁鵲治病。
李醯一計得逞,便忘乎所以起來,他想,扁鵲在秦國,終究是個禍害,隨時可能危及自己的地位,于是又生出一個更惡毒的主意,他派人把扁鵲刺殺了,一代名醫竟死于忌妒小人之手!
嫉妒是無能者心胸狹窄的表現,它不但防礙自己前進,而且為別人設置障礙,當嫉妒充滿整個心靈的時候,常常會做出一些喪失理智的荒唐之事。
上一篇:名作家緣何尋短見
下一篇:名字帶來的不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