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劇人物陳獨秀
陳獨秀是新文化運動的旗手,是“五四”運動的主要領導者。
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在上海正式成立,陳獨秀雖未參加會議,由于他對革命卓著的貢獻,當選為中共中央局書記,成為中國共產黨的第一任領袖。
陳獨秀還主持過中國共產黨全國代表大會第二次至第五次大會的工作,并擔任歷屆總書記的職務。就是這樣一位共產黨的創始人和領袖,一位叱咤風云的歷史人物,竟在1929年轟轟烈烈的革命時期被開除出黨,從此斷送了政治生命,結束了革命生涯。
陳獨秀被開除出黨的原因是發人深省的。1927年大革命時期。陳獨秀堅持右傾機會主義錯誤路線,放棄革命的領導權,放棄武裝力量的領導權,對國民黨右派的進攻,采取投降主義的政策。
陳獨秀是個杰出的理論家,是個學者,在政治風云錯綜復雜的形勢下,缺乏敏銳的眼光和洞察力,缺乏識別野心家和陰謀家伎倆的革命經驗。
他把隱藏在革命陣營內部的大陰謀家汪精衛視為國民黨左派領袖,對他慷慨激昂的革命詞藻信以為真,把國共長期合作的希望寄托于汪精衛。1927年4月5日,陳獨秀和汪精衛在上海發表《聯合宣言》,卻不料,汪精衛背信棄義,三個月后,他在武漢召開“分共會議”,公開叛變革命。
對于狡詐詭譎的蔣介石,陳獨秀失去革命的警惕性。在《聯合宣言》中,硬說蔣介石“決無驅逐友黨摧殘工會之事,”使黨和人民處于毫無戒備的狀態。在革命關健時刻,陳獨秀瞻前顧后,妥協退讓,當蔣介石突然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時,缺乏政治魄力和應付突然事變的有效措施,給革命事業造成慘重的損失。
1927年“八七”會議批判了陳獨秀右傾投降主義錯誤。會議后,陳獨秀政治上更加動搖,對革命前途悲觀失望,終于走了一條和黨分道揚鑣的道路。
陳獨秀性格暴躁,剛愎自用,不聽勸告,也造成他一生的悲劇。
1932年10月,陳獨秀在上海被國民黨逮捕,國民黨以“危害國民罪”判他八年徙刑,1937年,抗戰爆發后,作為政治犯被釋放。出獄后,陳獨秀寧過清貧生活,也不為名利所誘惑,他拒絕參加國民黨的國防參議會;拒絕到美國寫自傳的機會;為了挽救他,中共中央派董必武同志對他勸說,希望他拋棄固執和偏見,寫一份書面檢討,回黨工作。他說:“回黨工作,固我所愿,惟書面檢討,礙難遵命。”最終拒絕黨對他的挽救。陳獨秀晚年貧病交加,最后死于四川江津縣,帶著痛苦、困惑和遺憾離開人世。
陳獨秀是我黨早期的主要領導人之一,他是個卓越的理論家。他一生坎坷,在中國革命的舞臺上,扮演一個偉大的時代悲劇的主角,他對中國革命的貢獻,使人仰慕和崇敬,而他的落伍與不幸,更令后人悲憐和遺憾。
上一篇:巴黎奧運會拳壇的一場鬧劇
下一篇:悲劇的沖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