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命兩相妨”的陳人杰
陳人杰(約1217—1243年)是南宋后期一位有重要成就的詞人。他的詞繼承了辛棄疾詞的風格,慷慨悲壯且粗獷豪放,是富有英雄之氣的愛國之詞。
陳人杰是個有才華的年青人,他曾多次參加漕試,卻均以失敗告終,是個在科舉上不得志也沒有做過什么官的人。他的一生都充滿了這種“才”與“命”的沖突和矛盾。“古來才命兩相妨”(李商隱語)正是陳人杰一生的真實寫照。
陳人杰留給我們的所有遺產便是一卷《龜峰詞》,共32首,全是用一個詞調《沁園春》寫成的,這種奇特的形式在詞史上十分罕見。《龜峰詞》的思想內容主要表現在對于祖國命運的關注和對于南宋朝廷茍安的痛恨和批判,另外還表現了懷才不遇的心情。他的詞以其思想的深刻性和藝術的獨特性而達到較高的成就,下面試看他的一首《丁酉歲感事》:
誰使神州,百年陸沉,青氈未還?悵晨星殘月,北州豪杰;西風斜日,東帝江山。劉表坐談,深源輕進,機會失之彈指間。傷心事,是年年冰合,在在風寒。
說和說戰都難,算未必江沱堪宴安。嘆封侯心在,鳣鯨失水;平戎策就,虎豹當關。渠自無謀,事猶可做,更剔殘燈抽劍看。麒麟閣,豈中興人物,不畫儒冠?
當時,蒙古滅金后不久便大舉侵宋,烽火頓起,而南宋統治者仍一如既往地醉生夢死。作者痛惜“神州百年陸沉”的悲劇,可是北方愛國力量卻象“晨星殘月”一樣寥落單薄,南宋朝廷象“西風斜日”一樣蕭條沒落。統治者或象劉表那樣空談,或象晉朝殷浩北伐那樣妄自輕進,使國家痛失收復良機,這怎不令人傷慨!朝廷雖然庸人當道,但“事猶可做”,所以作者并沒有灰心,仍希望能一展抱負。他堅持剔燈看劍,決心做一個中興人物,這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壯舉,是何等的英勇!該詞從議論入手,結合抒情,真實細致地寫出了作者的處境和矛盾心情。作品內容深刻,感情真摯,引典等多種修辭手法的運用使它具有恢宏磅礴的氣勢,藝術感染力強。這也是陳人杰所有詞的特點。陳人杰一生懷才不遇,滿腔熱血報國無門。常年對國家命運的憂慮和對權貴弄權謀私、禍國殃民的痛恨使得年紀輕輕的他“鏡影霜侵”,26歲左右,這位多才的詞人就不幸離開了人世,僅留下一曲悲哀憤激而未終篇的“生命樂章”!
上一篇:“感傷旅行”在絕望之路
下一篇:“才盡”之后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