獻文帝拓跋弘
承明元年 (476)六月,平城崇光宮里皇上正在進午膳,幾個太監侍立在旁。吃到中途,皇上忽然覺得肚中不適,須臾間腹痛加劇,只痛得肝腸寸裂,冷汗滾滾,嚇得幾個太監臉都白了,飛馳去喊御醫,但御醫來時,皇上已七竅流血,一命嗚呼了。顯然,不知是誰在飲食中下了鴆毒。這位被毒身亡的皇帝,就是北魏獻文帝拓跋弘。
獻文皇帝拓跋弘,是文成帝拓跋濬的長子。興安三年(454) 出生于陰山之北,母親為李貴人。北魏當時為了防止后黨專權,凡是王妃生的男孩,向例是一立太子,即將其生母賜死。所以太安二年 (456),拓跋弘被立為太子時,李貴人便按照故例,自己安排了后事,托付兄弟之后,便自盡了。拓跋弘自小聰明大度,舉止合禮,顯得比同齡的孩子更成熟。很得父親獻文帝的喜愛; 專門派漢族士人對他進行教育。拓跋弘自己也很喜歡讀書,禮敬師友,對大多數儒學經典都有涉獵,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和平六年 (465)夏五月,文成帝拓跋濬因病崩于太華殿,拓跋弘即皇帝位,改元天安。因為當時他年齡尚小,便由皇太后馮氏輔佐執政。第二年,后宮的李夫人生下一個兒子,取名為宏,由馮太后收入自己宮中,親自加以撫養,讓拓跋弘親政。拓跋弘親政之后,回憶自己出生不久,母親便自盡了,十分傷感,便追尊生母李貴人為元皇后。
拓跋弘自從親政以來,便竭心于國事,不論大小事情,必定親自察問。當時北魏的賦稅、徭役很多,也很亂,使百姓不堪其苦。拓跋弘認為國家的賦斂過于煩雜、苛刻,必然會使百姓困乏,而賦稅太少,國家的費用又會不足。他對比以前歷朝的賦稅制度,認為按照十比一的比例收取賦稅,對于國家和百姓都比較合理。因而,他接位后不久就下詔:“除了十一稅之外,其它的雜調,全部都免除。”拓跋弘在減免、調整了賦稅之后,又對國家官吏進行了整頓。北魏在拓跋弘之前的幾朝,州、郡的官員都是由國家直接委任的,但是輔佐州、郡官長的一些官吏,一般都是由州、郡的前任官員選定指派好了的。這樣一來,自然就出現了許多營私舞弊的現象,因為前任州郡官員握有對輔佐官吏任命的大權,所以往往假公濟私,將許多親信朋友安插到各個部門,根本不考慮他們的才能德行。拓跋弘即位親政后,便下令各郡縣的刺史守宰到任時,必須選拔州郡中有德行名望,而且又忠信正直的人,做為選官。然后再由他們來推薦、選用各部門的人才,不管是否是前任的輔佐,都一律平等對待。并嚴令假若不按照新的規定做,便以欺君罔上的罪名來處置。
拓跋弘自小接受漢文化的教育,對中原文明十分渴慕。也深知北魏若想在中原立足,穩固統治,就必須首先接受漢文化。因而在他即位之初,天興元年(466)九月就下令設置鄉學,每郡設博士二人,助教二人,學生六十人。讓貴族子弟及士望之流入學受業,學習儒學經典,進而培養經藝通明者,以為王府所用。后來,又采納了中書令高允和相州刺史李訢的建議,讓高允議定郡縣學制。規定大郡立博士二人,助教四人,學生一百人。次郡立博士二人,助教二人,學生八十人。中郡立博士一人,助教二人,學生六十人。下郡立博士一人,助教一人,學生四十人。不僅對老師和學生有固定的名額配置,而且對師生均有資格和條件的具體規定。要求博士、助教要選博通經典,行為忠正清廉的。學生要取在州郡中有清望,為人修謹,能循名教的。這樣,就使北魏對地方官學的設置,有了一套比較完善的系統。地方官學,雖然是從漢代就開始了,但一直到拓跋弘時,才真正系統化。北魏設立郡縣鄉學,也是自拓跋弘才開始。
北魏從天安以來,連年遭受旱災,又加上青州、徐州一帶一直在與南朝進行拉鋸戰,因而山東的百姓天天疲于賦稅、徭役,十分困苦。拓跋弘便根據當時的具體情況,按照貧富,將百姓分為三個等次,按能力來輸租。上三品的將租交往平城; 中等的交給別的州郡,最困難的則只要交給本州即可。這樣根據負擔能力的不同來分配租役,使山東大部分百姓都能夠在完成租役后尚可度日。
由于拓跋弘采取了保境安民的寬簡政策,黜貪尚廉、整肅綱紀,同時又減輕賦稅,并大力興辦學校,任用漢族士人,推行教化。所以在皇興年間,北魏出現了一個比較興旺的局面。
皇興四年(470),北魏北部的柔然部真可汗又率軍入侵。拓跋弘召集群臣商討對策。當時,柔然部的勢力還很大,是北魏在北方的主要勁敵,因而朝中大臣對究竟是固守京師,還是出擊迎戰,兩種意見爭議很大。以尚書右仆射,南平公目辰為首的一部分大臣認為: 如果皇帝車駕親征,則京師危險,不如持重固守。柔然部孤軍深入,糧草必定難以繼續,不久也就會退兵。這時再派兵追擊,就一定會得勝了。而給事中張白澤則說:“柔然地處荒愚,而輕犯北魏,如果皇上能鑾駕親征,一定會使他們望麾崩散,怎么能夠坐而縱敵呢! 而且以皇上的萬乘之尊,假若只憑城固守,而不敢迎敵,以后也難以使四方威服,”拓跋弘也認為假若只固守京師,必然會使北魏的北部遭受很大的破壞,陷入被動的局面。因此便采納了張白澤的意見,決定親自率軍出征。他派京兆王子推等督軍出西道,任城王云等督諸軍出東道,汝陽王天賜等督諸軍為前鋒,隴西王源賀等督諸軍為后繼,鎮西將軍呂羅漢等掌留臺事。拓跋弘自己親為統帥。幾路大軍在女水之濱會合,與柔然展開決戰。柔然部真可汗沒想到年輕的拓跋弘會率軍親自迎戰,而且指揮有方。還未開始交戰就已先自心怯,結果大敗北逃。拓跋弘率領諸軍乘勝向北追擊,在短短的十九天內,往返六千余里,大獲全勝,斬首五萬余級,收降萬余人,繳獲的戎馬器械不可勝計。
北魏從建國以來,對文武百官,就不設俸祿。在征戰時期,將士們全靠擄掠為生。北魏的皇帝也常常把戰爭中的俘虜、財物賞賜給郡臣。征服戰爭結束后,戰時的擄掠方式,便以平時貪污的形式繼續下來了。當時,各級官吏貪污的數量十分驚人。這加深了北魏統治者和人民之間的矛盾。拓跋弘看到了這種危機,便于皇興四年 (470) 下詔規定:“凡是官吏接受其轄區進奉的羊一頭、酒一斛的,就要判處死罪,進奉東西的人也要以從犯的罪名嚴加懲處。有能上告尚書以下官員的貪污罪狀的,不僅大加獎勵,還將被告官員的官職授給告發者。”這個詔令下達以后,弄得朝野官員人人自危,人心惶惶。大臣張白澤向拓跋弘進諫說:“皇上這樣規定可行不通呀!假若接受一頭羊、一斛酒,便要被定死罪,那誰還能和皇上共治天下呢? 以前在周代,即使是一個下士,也還有他應得的俸祿。現在朝廷的大臣,整日勤勤懇懇地工作,但是國家并不班給他們一定的俸祿,如今假若再對接受奉禮的人處以極刑,對告發者授以官職,則必然會使奸滑的小人趁機作亂,而忠臣義士們寒心。最好的辦法是模仿過去的給俸制度,實行 ‘班祿’。給百官發放一定的俸祿。給了俸祿以后還貪污的,再嚴加處理也不遲。”拓跋弘認為張白澤的話很有道理,便又下詔停止了羊酒之罰。但是 “班祿” 的事,卻因種種障礙,未能實行,一直到了拓跋弘的兒子,魏孝文帝拓跋宏時,才真正開始為百官設置俸祿,實行 “班祿”。
拓跋弘雖然剛毅果決,即位幾年,就把國事處理得井井有條,使北魏出現了一個比較安定的局面。但他自少喜好黃、老、浮屠之學,在位的時候便常常與朝士及僧人一起談論玄學佛理,不屑于富貴權勢,希望能擺脫俗務,出世獨修。做了幾年皇帝,早已不耐煩了,皇興三年 (469),就將那襁褓嬰兒,冊封為儲貳,定好了繼位之人。等到皇興五年 (471),又覺皇太子拓跋宏年僅五歲,難以接班,便想把帝位禪讓給叔父京兆王子推,自己抽身出來修身養性,參悟禪理。于是便召集公卿大臣,討論禪位之事。大臣們一聽都口瞪目呆,不知皇帝究竟意欲何為,沒有一個敢先開口的。只有子推的弟弟,任城王子云抗言進諫道:“皇上現在坐致太平,君臨四海,怎么能夠對上違背祖宗傳下的重任,對下丟棄億萬百姓而不顧呢? 而且皇帝之位父子相傳,這是自古以來的定制。皇上假若一定要摒棄俗務,專門靜修,也應該讓皇太子繼承正統。如果隨意轉授旁支,恐怕會引起禍亂。”太尉源賀,尚書陸馛也相繼應聲道: “任城王所說的很對,希望陛下能夠采納! 這是國家興亡禍福的大事,皇上不可不慎重考慮。”拓跋弘不禁變色,似有怒意。中書令高允等也都勸阻禪位。拓跋弘見群臣都反對,便慢慢說道:“按照你們的奏議是寧可立太子的,不過太子現在還幼弱,全依仗你們扶持了。”拓跋弘辭位之心已堅,唯恐大臣們再反對,所以不等大臣們發話,便又接著說道:“陸馛素來忠信正直,必能保全我子。你們也不必再說了。”眾人見事情既已無可挽回,都默然無語。拓跋弘便馬上任命陸馛為太保,讓他與太尉源賀一起準備禪位諸事。皇太子拓跋宏雖然年幼,卻很有孝心,前一年拓跋弘生病,身上長了一個癰瘡,疼痛難忍,拓跋宏親自用嘴為父親吮膿拔毒。現在聽到父皇要禪位的消息,悲泣不止,進宮向父親推辭。拓跋弘問他為何如此?拓跋宏回答說: “我現在還很幼弱,怎么能夠替代父皇承接王統,擔當大任呢?心中十分憂切,因此淚下。”拓跋弘感嘆地說: “你既然現在就能如此懂事,一定能夠統治好天下的。我的主意已經定了!”皇興五年 (471) 八月遂正式下詔傳位于太子拓跋宏,改元延興。拓跋弘為太上皇帝。
退位以后,拓跋弘搬到崇光宮中,房屋住所一切簡樸自然,不加修飾,連房子的梁椽也不施斧鑿,門前的階梯也是土階,很有太古遺風。另外,又仿效西印度的傳聞,特定在宮苑中建造鹿野浮圖,與禪僧一起居住在里面,研究佛學義理,參悟禪機。只有國家大事,才讓上報知聞。
當初,北魏南部尚書李敷,與儀曹尚書李訢,自少時就相交好,與盧度世等都因才華卓著被拓跋濬和拓跋弘寵任,參與機密。共生軍國大事。以后李訢被任為相州刺史,在任時貪污受賄,被人告發,李敷幫他遮掩,沒有將此事上報。后來拓跋宏終于聽到了消息,便將李訢囚禁起來,派人調查他的案情屬實,罪當處斬。當時李敷的弟弟李奕在宮中充任宿衛,與馮太后兩情相悅,在宮里暗中往來,眾人畏懼馮太后的威嚴,不敢竊議,所以李奕在宮中出入無忌,與馮太后偷情,就只瞞著拓跋弘一人。這時有人暗中告訴李訢,說他假若能把李奕與馮太后的私情揭發出來,便可以免除死罪。李訢猶豫不決,對他的女婿裴攸說: “我與李敷血緣上講雖然隔得比較遠,但實際上恩同兄弟,情如手足,現在有人勸我做這種事情,我實在于心不忍。數次用簪自刺,解下衣帶自縊,想一死百了,卻都未能死成。這件事情真讓我左右為難,不知到底如何辦才好?”裴攸開導他說:“你何必為保別人而不惜自己身死呢?”李便聽從了女婿的勸告。另外又有趙郡的范檦列舉了李敷兄弟二人的罪行,共三十多條,一起上報朝廷。拓跋弘知道后大發雷霆,立即下令將李敷、李奕兄弟處斬。馮太后本來與李奕私情甚密,突然間事發,情人被斬,不由得痛恨交加,對拓跋弘懷恨在心,不久便找到了一個機會,讓自己的心腹在拓跋弘的飯食中暗下鴆毒,拓跋弘毫不知曉,吃下后須臾毒發而亡。拓跋弘少年即位,聰明果決,只因厭于世間富貴權力之爭和朝廷中的勾心斗角,早就懷有出世之心,所以正當盛年就傳位給幼子,以求擺脫俗務,潛心靜修。但最終還是未能免災,被毒身亡,死時才23歲。追溢為獻文皇帝,廟號顯祖,葬在云中金陵。
上一篇:獻帝劉協
下一篇:獻武帝慕容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