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神童”的彎路
賴納·維爾德·法斯賓德是新德國電影中成果最豐碩的天才人物。生于1946年的法斯賓德,被國際影壇稱為“德國神童”,僅從1969年到1976年間他已拍了29部長故事片,還有一部5集的電視系列片,同時還導演了許多舞臺劇,在舞臺和銀幕上扮演了許多角色。他拍片都是自己編劇,拍片速度之快也十分罕見,有時,一部故事片僅用十個拍攝工作日,真是精力過人的少見的奇才。
他是搞戲劇出身,不到二十歲進入戲劇界,現在在戲劇、電影、電視三個領域里同時展開活動。他的處女作《愛比死更殘酷》參加柏林電影節的展出,就引起很大反響……
但是,法斯賓德的藝術道路并不平坦。他常常根據自己的興趣決定影片的題材,有時,把影片拍成自傳體的東西,不僅引起觀眾的反感,他自己也陷入重重困難之中。
在法蘭克福期間,他擔任鐘樓劇院的領導,由于與劇院發生爭執,他憤而辭去職務,于是,一部將要上演的戲告吹。他成了輿論攻擊的對象,出版社阻止了劇本的出版,電影促進機構也拒絕將劇本改編為影片。
被激怒的法斯賓德制作了一部影片——《天使的幽靈》,內容就是講這出被控告的話劇。但影片失敗了。
于是,1976年他又拍了部荒唐的影片《魔鬼烤肉》,他通過詩人克朗茲的形象,表達他那以自我為中心的傷感和與人為敵的憤世嫉俗,這完全是一幅法斯賓德的自畫像。然而,觀眾卻對此極為冷漠。
法斯賓德還在影片中反復表現同情戀者的生活。1972年拍的《佩特拉·馮·康德的辛酸淚》,是一部在上世紀末的背景下描述兩個婦女同性戀的影片,就法斯賓德喜歡描寫放蕩生活而言,這也許是他走得最遠的一部情節片了。影片的人物塑造相當精湛,但“精湛”到了同性戀者身上,也就毫無意義了。
《到光明中去旅行》是一部描述男子同性戀的影片。1974年,他拍了一部《自由的維護》,來獻給他自殺的朋友阿爾明·梅厄。在這部影片中,他第一次公開承認了自己就是個同性戀者。1975年,他拍了《福克斯和他的朋友們》,法斯賓德在片中自己擔任主角,扮演一個窮困的下層同性戀者。這個人物中彩發了財,卻把錢全部花在一群用情不專的上流社會同性戀者身上,結果又被他們拋棄。顯然,法斯賓德是同性主人公的,但是對同性戀者們荒誕不經的描繪和奔放氣氛的渲染,卻是與現實主義格格不入的。
后來,他又拍了部《一年十三個月亮》,描寫一個男人的悲劇,主人公通過變性手術成了女人,最后在周圍人的冷酷無情中走向滅亡。
《紐約時報》曾這樣高度贊揚法斯賓德:說他是“西歐最引人注目的、最有才干的、最有鮮明特色的、最富于獨到見解的青年電影制作者”。法斯賓德對德國電影的貢獻功不可沒,他的一些反映生活的“社會片”,他在電影藝術的追求為世人稱道,但他熱衷于表現同性戀題材和在一些影片中無限度地自我表現,卻不能不說是他電影生涯的遺憾。
上一篇:“強聚學糧”及其他
下一篇:“忍能對面為盜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