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章趣談·袁枚
《袁枚》:袁枚(1716—1797),清著名詩人。字子才,號簡齋、隨園老人。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幼有異稟。乾隆進士,改翰林院庶吉士,出知溧水、江浦、沐陽、江寧等縣,年40告歸,筑隨園于江寧之小倉山,以書籍詩文為事。近體詩較清新自如,且多應酬之作。并工駢、散文。有《小倉山房詩文集》70余卷及其他著述30余種。
“錢塘蘇小是鄉親”印
六朝時,南齊著名歌妓蘇小小,家住錢塘,能歌善舞,常乘油壁車出游,名噪一時。對于這樣一位才華出眾的歌妓,歷代文人墨客都慕其名而詠之。清朝才子袁枚,亦錢塘人,曾戲刻一和印,用唐人“錢塘蘇小是鄉親”之句。某尚書過金陵,索看袁枚詩冊,袁枚一時疏忽,將此閑章鈐在詩頁上,尚書見后,大加苛責。袁枚自知這件事有違封建倫理,不敢辯解,無奈尚書責之不休,袁正色曰:“公以為此印不倫耶?在今日觀,自然公官居一品,蘇小賤矣。誠恐百年以后,人但知有蘇小,不復知有公也。”一座囅然。
“頤性養壽”印
中國傳統的人文觀講究“天人合一”,與西方不同。西方人崇尚鉆石,而那些擁有稀世之寶鉆石的人,常常是災禍不斷。中國人推崇美石印章,相當于把精美的山川放在自己眼前,使內心往來于天地之間,云霧山川能放在手中撫摸,心情沉浸在柔美之中,眼看到使人暢快的文字,這就是所謂的“怡神養性”、“天地宜人”而達到“永久長安”。袁枚的這方印,從印石到印文均體現了一種天人合一、隨遇而安的觀念。此公講究尋山問水,訪美論詩,養生之道,活到82歲。他的《隨園食單》極受世人推崇。“頤性養壽”當是他的理想境界。
此印高四寸,闊一寸六分,重二十四兩,為上等田黃石;晶瑩透潤處,皆蘊橘囊文,兼有田黑數點。石側有黃小松鐫跋百余字,文字亦雋永可喜。文曰:“福州之田,蘊石如玉,大材尤可貴。聞黃莘田十硯齋、袁簡齋隨園所收殊美,莫能睹。乾隆乙巳春,謁河間中丞大人于祥符,出觀斯石,即隨園之物。石經詞人護藏。今忽登中丞幕府,與文章政事,并暉朗于河聲岳色間。石固有靈,而際遇之奇,亦千秋希有事也?!币馑际牵簤凵降奶稂S石比玉還美麗珍貴,大塊很少見,是稀世之寶,早就聽說著名的藏硯家黃任的十硯齋和袁枚的隨園收藏非常出名,不曾見過。乾隆乙巳年春天,我在河南祥符縣拜見中丞大人時,在他那兒居然看到袁枚這方田黃大印。這方印曾是大詩人袁枚之物,今忽然在中丞官府見到,可見這方寶印既不受山河地理阻礙,也不受文化和官場的局限,是真正的寶貝。然而它的經歷一定很奇特,我們現在無法知道。
“頤性養壽”印幾經轉手,后來為羅艮山之戚某所藏,今早已不知去向,此印僅見于《清稗類鈔》載,未見原物,但它確是一件極具人文價值的稀世寶物。
田黃印章
袁枚書札
上一篇:楹聯趣談·袁世凱
下一篇:翰墨趣談·褚遂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