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學易”終成禍患
根據調查,在21歲—23歲具有高中畢業學歷的美國青年當中,只有不到60%的人閱讀水平達到高中二年級的程度,而即使在有大學學歷的人當中能達到這一程度的也不過80%。在調查中,2/3的大學教師抱怨說,他們越來越多地是在為大學生補中學課程。而40%的新大學生也承認,他們升大學是為了“改善他們的閱讀和學習能力?!薄度A盛頓郵報》刊登的一篇文章認為,美國中學、大學水平低下是互為因果的,因為中學水平低,所以大學生質量不高,而大學又為了遷就這一現實不得不降低招生標準,反過來又刺激中學生使其不愿努力學習。在美國共有約3600所大專院校,包括四年制大學2100所,社區大學1500所,其中,招生考試制度嚴格的大學僅有200所左右。不少地方性大學不惜降格,以求盡可能地多招收學生以便爭取地方政府的津貼和聯邦政府的貸款和饋贈。這樣,美國的中學生如果不想讀名牌大學,而只是想混一個大學學歷也就很容易了。因此,據調查分析,美國高中學生的課外作業時間每天平均不到1小時,這個數字實在令人驚訝。為了吸取這種教育惡性循環的教訓,許多美國學者建議,砍掉10%—20%的大專院校,增加升大學的難度,嚴格考試標準,提高大學學費,但增加獎學金,以刺激中學生努力學習、用功讀書。他們認為,盡管美國的教育經費不能算少,本年度已達3590億美元,其中高等教育經費約900億美元,但是光靠增加經費或者進行擬議中的其他改革都不能真正解決美國教育制度中的基本問題。美國許多大專院校從爭取地方政府和聯邦政府的經費的商業性目的出發,忽視學生的質量問題,造成學生升學易的局面,使廣大中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受到挫傷,也使得整個大學生的能力水平普遍下降,導致了教育的惡性循環,其中的教訓是十分深刻的。
上一篇:“十信”風暴
下一篇:“半生雙四等、該死十三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