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白居易
有木名弱柳, 結(jié)根近清池。
風煙借顏色, 雨露助華滋。
峨峨白雪花, 裊裊青絲枝。
漸密蔭自庇, 轉(zhuǎn)高梢四垂。
截枝扶為杖, 軟弱不自持。
折條用樊圃, 柔脆非其宜。
為樹信可玩, 論材何所施?
可惜金堤地, 栽之徒爾為!
這首詩是白居易寫的《有木》組詩八首中的第一首。詩人在詩前的小序中說,在讀《漢書列傳》時對漢朝幾個奸嬖佞邪之徒的丑行極為不滿,“因引風人、騷人之興,賦《有木》八章”,目的是“諷前人”,“儆后代”。詩人是詠物寄志,表達自己的政治傾向和道德準則,體現(xiàn)了一種強烈的參與國事的意識,是詩人“兼濟”思想的集中表現(xiàn)。
這首詩詠弱柳。小序指明是諷刺漢張禹。張禹是漢成帝時的丞相,身居高位,但不以國家利益為重。當時外戚王氏專權(quán),他害怕構(gòu)惡王氏,延禍子孫,竟然在皇帝面前為王氏開脫罪責。而對于家庭利益、子女安排,他卻精心經(jīng)營,一步不讓。白居易在這首詩中對象張禹這樣“佞順?gòu)j娿,圖身忘國”之徒的自私行為表示了極大的蔑視。
詩的前八句描寫柳樹的形態(tài),暗喻其“圖身”的品格。柳樹生長在“清池”之旁,風煙助它顏色鮮麗,雨露使之生長茂盛。高低飄揚的柳絮,輕盈柔美的枝條,打扮得它綽約多姿,楚楚動人。時間長了,枝密葉稠,自然形成了足以“自庇”的樹蔭。主干高聳,樹梢向四周垂下,又象征著它在向高處、寬處擴展。這八句,著重寫“弱柳”借助外力,以圖發(fā)展。
后八句寫弱柳的用途,暗喻其“忘國”的品質(zhì)。柳樹耐看、易長,小天地經(jīng)營得井井有條,但卻是不堪重用。你要截取樹枝當作助步的手杖吧,它顯得軟弱,不能勝任;你要折下柳條編織保護園圃的樊籬吧,它又顯得柔脆,不能盡職。這種樹木,只能供人觀賞,不能作為木材使用。徒有虛表,實則無益。最后兩句“可惜金堤地,栽之徒爾為”,是點睛之筆,包含了詩人對弱柳的蔑視之情。“金堤”是如金堅之堤。張衡《西京賦》:“用以金堤,樹以柳杞。”詩人慨嘆,前人修筑金堤,用以栽種弱柳,簡直是糟蹋物力,徒勞無功。
托物言志,是詩經(jīng)、楚辭以來歷代文人習用的表達方式。這首詩詠弱柳,也只是借此表達詩人的愛憎感情和人生哲學,批判的矛頭并非專指柳樹。這首詩前半部分寫得極美。清池、風煙、雨露;柳絮、青絲、樹干。柳絮繞樹飄揚,枝干聯(lián)成一氣。“漸密蔭自庇,轉(zhuǎn)高梢四垂”兩句,不僅對稱,而且顯示了詩人敏銳的觀察力和豐富的聯(lián)想。后半部分格調(diào)氣韻則完全不同,詩人迭用否定、疑問、感嘆多種句式,語氣顯得急迫、有力,同前半部分形成了鮮明的對照。詩人的強烈感情在這種對照中表現(xiàn)得極其鮮明。因此具有很強的感染力和說服力。
上一篇:《春日偶吟·清·袁枚》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望云·明·黃石翁》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