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戎昱
誰謂西江深,涉之固無憂;
誰謂南山高,可以登之游。
戎昱,中唐詩人。《唐才子傳》說他“美風度,能談。少舉進士,不上”。戎昱雖然有才識有抱負,想有一番作為,但在“險巇唯有世間路”(《苦辛行》)的年月里,詩人的仕途是坎坷不平的。雖然做過幾年官,但更多的是在邊遠州郡充當幕僚或是飄泊,因此常郁郁于心,深有懷才不遇之感。《苦辛行》所敘述的“東西南北少知音,終年竟歲悲行路。仰面訴天天不聞,低頭告地地不言”,便是詩人坎坷生活的真實寫照。詩人富有強烈的正義感,對于那些玩弄權術的貴人、妥協茍安的朝臣和疏于職守的邊將,詩人作了辛辣的諷刺與譴責,這在《苦辛行》等作品中都有所反映。
《苦辛行》中的滿懷愁緒和一腔憤怒,反映了詩人的理想與現實之間的尖銳矛盾,吐露出封建社會里有志不獲騁的知識分子的牢騷不平,對我們來說仍然有一定的認識作用。
“誰渭西江深”四句,是詩人在敘述懷才不遇、文章誤身、無有知音、終年悲行、呼天不應,喚地不靈之后發出的深沉悲憤之心聲,以自然界中的深江可涉、高山可登,來反襯人世間的道路充滿著荊棘礙物:“險巇唯有世間路,一晌令人堪白頭。”西江水深,可以無憂慮地渡過去;南山雖高,可以攀登絕頂而游覽,唯獨人世間的“險巇”無法逾越!詩人的對比手法是多么的有力、鮮明、深刻!
這首詩的藝術風格以沉郁為主,而“誰謂西江深”四句又兼有雄放、清新的特色。
“誰謂西江深”四句很有哲理。兩個“誰謂”表現了詩人藐視“西江深”、“南山高”的大無畏氣概。“西江深”“南山高”可以比作前進道路上的艱難險阻,“涉”和“登”可以理解為人們在艱難險阻面前只要敢于實踐、拼搏,就可以獲得“無憂”而“游”——最終戰勝艱難險阻,達到勝利的彼岸。無疑,詩句對前進中的人們會起到鞭策和鼓舞作用。這是該詩哲理生命之所在。
上一篇:《花影·[宋]謝枋得》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苦雨(節選)·[唐]元稹》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