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洪適
好句聯翩見未曾,品題今日欠鐘嶸。
登臨自有江山助,豈是胸中不得平。
幾位詩人,生活中碰到諸多不快之事,走!于是乎相約登山。風光之綺麗,陽光之和美,談吐之暢快,詩人們漸漸忘卻了先時之煩惱,靈感頓開,詩興勃發,相互唱和,好句聯翩,這都是過去未曾有過的呀!詩人們陶醉于創作成功后的喜悅之中,遺憾鐘嶸(字仲偉,南朝梁文學家)不在現場,要不然,這位《詩品》的作者也會為這些聯翩而出的好句大加贊賞的。
如果說上兩句寫詩人忘情于山水,陶醉于創作的成功,那么下兩句則就是詩人理性的思考了。
為什么登山臨水就能好句聯翩呢?《文心雕龍·物色》說:“……然屈平所以能洞鑒《風》人之情者,抑亦江山之助乎!”意思是說:屈原之所以能體察《詩》人的感情而創作《離騷》,就由于他得到了江山風物的幫助吧!“登臨自有江山助,豈是胸中不得平。”洪適承繼了劉勰的觀點,認為并不是胸中郁結不平之氣才能揮毫作詩的,而登山臨水、陶冶胸襟,對作詩倒是大有裨益的。
創作詩歌,胸中不能沒有激情,故有“憤怒出詩人”一說。但詩人的激情又是從何而來?如果是“為賦新詞強說愁”,那只是文人墨客的無病生吟;如果胸中充溢的僅是個人不幸遭遇而怨天尤人的“小我”之情,也只能是個人情感的渲泄,難以得到眾多讀者的共鳴。洪適主張投身于祖國的名川大山,以江山的大氣磅礴,開闊自己的胸襟,觸發詩歌創作的靈感,激發創作熱情。這是一種積極的創作態度。古往今來,大凡有成就的詩人都喜歡游覽祖國壯麗的山河,他們或是寄情于山水,“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海”(劉勰),或是從山水中感受靈氣,觸發創作的沖動和愿望,或是借山川之景抒壯志豪情,從而寫下了許許多多膾炙人口的優秀作品。當然,我們今天吟誦“登臨自有江山助”之句,不應局限于登山臨水的理解上。這種登山臨水,實際上是要走出苦讀冥思之屋。唯此才能真正感受到生活的氣息,感受到民情民俗,擺脫“小我”之情;才能真正讀懂無字之書,看到書本上所沒有的。這不僅對寫詩,對其他體裁的文學創作都是大有裨益的。
上一篇:《楚人諺·[漢]司馬遷》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歌風臺·[唐]林寬》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