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崔顥
圣賢將立喻,上善貯情深。
潔白依全德,澄清有片心。
澆浮知不撓,濫濁固難侵。
方寸懸高鑒,生涯詎陸沉。
對泉能自誡,如鏡靜相臨。
廉慎傳家政,流芳合古今。
崔顥(?—754),汴州(今河南開封)人,開元進(jìn)士,官司勛員外郎。其《黃鶴樓》詩,相傳為李白所傾服。明人輯有《崔顥集》。
《淮南子·說山訓(xùn)》云:“人莫鑒于沫雨,而鑒于澄水者,以其休止不蕩也。”澄水如鑒,緣此而來。崔顥以之為題,不只寫其物理功能,清亮的水面可作銅鏡用,更是以擬人手法,贊揚(yáng)了澄水的高貴品質(zhì)。詩大致可分三層。首二句說,圣賢用澄水來曉喻世人,君王亦喜愛它的一往情深,把澄水提到了世所共崇的高度,予以贊頌。中八句則具體評述澄水的品性。“潔白依全德,澄清有片心”是全詩的中心,概括了澄水的高風(fēng)亮節(jié)。澆,水上回波浮,水面泡沫。撓,攪也。《淮南子·說林訓(xùn)》:“使水濁者,魚撓之。”此處是指把水?dāng)嚋啠嗫衫斫鉃椴豢锨5嗡宄阂姷祝珶o沉渣泛起,污物原本就沒有可趁之機(jī),可謂潔白如全德,方寸指其心,澄水待人真誠,將心和盤托出,絕不藏私。詎,豈也。陸沉,指隱而不露。澄水一生所作所為,清亮透澈,豈有絲毫隱藏不為人知之處?面對喧鬧不歇,竭力標(biāo)榜自己,唯恐他人不識(shí)的淙淙泉水,澄水則既不自卑,亦不自傲,毫不動(dòng)心,沉靜如常,心安氣平,清亮如鏡。有感于澄水的清正廉明,謙遜謹(jǐn)慎,面對著人欲橫流,污穢不堪的現(xiàn)實(shí)人生,詩人在最后兩句中大聲疾呼,人們?nèi)缒芟癯嗡菢印傲鱾骷艺保湍艹蔀楹嫌诠沤袷ベt之道,流芳百世的有德高士了,發(fā)出了人不如水,頹風(fēng)難剎的感慨。
“潔白依全德,澄清有片心”兩句,濃縮著詩人豐富的人生感悟,亦包孕著深刻的人生哲理。
潔白喻廉,澄清喻誠。一塵不染謂之白。在那樣一個(gè)污濁不堪,銅臭沖天的社會(huì)中,能做到不隨波逐流,同流合污,堅(jiān)持出污泥而不染,保持冰清玉潔,確實(shí)極為難能可貴,難怪詩人要冠之以“全德”的美譽(yù)了。坦蕩無私謂之誠。一切出以公心,真誠待人,了無私心雜念,這也是常人極難做到的。更令人欽敬的是,澄水始終無聲無息,休止不蕩,永遠(yuǎn)謙遜自誡,清靜自若。唯其如此,它才能永葆潔白無瑕,也才能成為律人的明鏡。若以時(shí)人與之相比,豈不要愧煞人也?
這首詩似可歸入諷諭詩一類。詩人借擬人手法,傳達(dá)出極為復(fù)雜的感情體驗(yàn):人不如水,是辛辣的諷刺,深沉的感嘆;水能為之,人豈不能?是強(qiáng)烈的自責(zé),炙人的感奮;以水為鑒,以水為師,是熱切的期望,真誠的意愿,使詩作給人以極大的審美愉悅和哲理感悟。
上一篇:《滿江紅·寄水北人徐宗周·[明]劉昺》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王昭君·[清]劉獻(xiàn)廷》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