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觀止·司馬相如·上書諫獵
相如從上至長楊獵。是時天子方好自擊熊豕,馳逐壄獸①。相如因上疏諫曰:
“臣聞物有同類而殊能者,故力稱烏獲,捷言慶忌,勇期賁、育。臣之愚,竊以為人誠有之,獸亦宜然。今陛下好陵阻險,射猛獸,卒然遇逸材之獸,駭不存之地,犯屬車之清塵②,輿不及還轅,人不暇施巧。雖有烏獲、逢蒙之技不得用,枯木朽株盡為難矣。是胡、越起于轂下,而羌、夷接軫也③,豈不殆哉! 雖萬全而無患,然本非天子之所宜近也。
“且夫清道而后行,中路而馳,猶時有銜橛之變④。況乎涉豐草,騁丘墟,前有利獸之樂,而內無存變之意,其為害也不難矣。夫輕萬乘之重不以為安樂,出萬有一危之涂以為娛⑤,臣竊為陛下不取!
“蓋明者遠見于未萌,而知者避危于無形,禍固多藏于隱微,而發于人之所忽者也。故鄙諺曰: ‘家累千金,坐不垂堂⑥?!?此言雖小,可以喻大。臣愿陛下留意幸察?!?/p>
【注釋】 ①壄(ye): 同“野”。②卒(cu)然:突然。逸材:才能超群。這里指野獸兇猛異常。屬車之清塵: 實指皇帝,這是婉轉說法。屬車,隨從車輛。③轂 (gu) 下: 車駕之下。軫 (zhen): 車廂的底框,這里指車。④銜: 置于馬口內用來勒馬的鐵具。橛: 固定車廂底部與車軸的木橛。⑤涂: 通 “途”。⑥垂堂: 靠近屋檐處。屋檐處瓦片容易掉下來傷人,是危險的地方。
【譯文】 司馬相如跟隨皇上到長楊一帶打獵,這時候天子正喜歡親自射擊狗熊和野豬,駕著車追擊野獸。相如因而上書規勸說:
“臣聽說,有些事物雖然同類而能力不同,所以同是武士,論力氣要數烏獲,論敏捷要算慶忌,論勇敢必定是孟賁和夏育。以臣的愚陋之見,內心以為人類誠然有這種情況,野獸也應該是這樣。如今陛下喜好涉足險境,射擊猛獸,萬一突然遇上兇猛異常的野獸,它在不能存身的地方驚駭起來,朝著皇上隨從車輛揚起的塵土猛撲過來,車子來不及調轉車轅,人來不及施展武藝。這時,即使有烏獲、逢蒙的技藝都用不上,連枯木朽株都成了防身的障礙了。這就像胡、越起兵于皇上的車駕之下,而羌、夷逼近車廂一樣,難道不危險嗎? 即使預備周全而萬無一失,那種地方也不是身為天子者所應該靠近的。
“再說,縱然派人先開路而后出行,在大路中間奔馳,尚且不時可能發生脫銜斷橛的變故,更何況涉足于荒林草莽之中,馳騁于丘陵山野之上,眼前只顧獵取禽獸的快樂,而內心卻沒有防備意外的警惕,這種情況下發生災禍恐怕是很難避免的了。忽視天子的尊貴地位,卻不能認為安全,而喜歡奔馳在有萬分之一危險的道路上卻認為快樂,我私自以為陛下不該這樣做。
“大凡英明的人能在事情尚未萌發之前就早已預見,智慧的人能在危險尚未形成之時便設法避免,災禍往往潛伏在隱微的地方,發生于人們疏忽大意的時候。所以俗話說: ‘家有千金財,不坐屋檐下?!?這話雖然說的是小事,卻可以說明大道理。臣衷心希望陛下留意明察這一點?!?/p>
【鑒賞】 本文是作者規勸漢武帝不要親自打獵的一篇奏章。
從古到今,規勸別人是一件難事,更何況是規勸皇帝。但由于作者把自己的說辭操作得語氣委婉,情辭懇切,把抽象的說理同生動的敘事結合了起來,因而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作者的意思雖然很簡單明白,但他說得極為婉轉。盡管只是為了勸皇上不要打獵,但他先從皇上親自打獵說起,然后說野獸中可能會有極其兇猛的,而皇上猝不及防,就很可能遇上危險,并把這種危險比作胡、越、羌、夷襲擊皇上的車駕,從而把打獵與國家的安危聯系了起來。因此,他認為皇上不應該親自打獵。接著,作者還從打獵的實際情況考慮,指出它還可能發生的其它危險。還以 “明者遠見于未萌,而知者避危于無形,” “家累千金,坐不垂堂”等語諄諄進諫,希望皇上看到打獵所隱藏的各種禍患,從而勸皇上以身體和天下為重,不要再親自打獵。
本文雖是進諫,但說理生動、懇切,有委婉動人的效果。
上一篇:《古文觀止·魏晉南北朝文·酈道元·三峽》鑒賞
下一篇:《古文觀止·韓愈·與于襄陽書》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