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曹操
北上太行山, 艱哉何巍巍!
羊腸坂詰屈, 車輪為之摧。
樹木何蕭瑟, 北風聲正悲。
熊羆對我蹲, 虎豹夾路啼。
谿谷少人民, 雪落何霏霏。
延頸長嘆息, 遠行多所懷。
我心何怫郁, 思欲一東歸。
水深橋梁絕, 中路正徘徊。
迷惑失故路, 薄莫無宿棲。
行行日已遠, 人馬同時饑。
擔囊行取薪, 斧冰持作糜。
悲彼《東山》詩, 悠悠使我哀。
〔太行山〕指河內太行山,在今河南沁陽縣北。建安十年(205)曹操曾率兵北度太行山平滅高干叛兵。〔羊腸坂〕沁陽縣經天井關到晉城的山道。坂,斜坡。〔詰屈〕曲折。〔糜〕粥。〔東山〕《詩經·豳風》中篇名,內容寫遠征戰士思念家鄉的感情。
曹操,是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一生抱負遠大,希圖統一中國,雖壯志未酬,但他基本上統一了北方中國,并且實行了一系列開明進步的改革措施。他不僅是位歷史英雄,也是一位著名詩人。他的詩多反映漢末史實,自古有“漢末實錄”之評。這首《苦寒行》樂府便是。
據《三國志·魏志》記載,建安十一年春天曹操率軍西征高干,當時高干守于太行山壺關口,地理位置險要。加上其它軍事力量對曹軍的騷擾、襲擊,使得此次出征十分艱苦。曹操借樂府舊題真實地反映了此次出征的艱苦過程和自己對于形勢、對于這次征戰的感慨。
詩敘寫了行軍途中的種種艱難險阻:巍巍高聳的太行山,屈曲盤旋的羊腸坂,道路坎坷,摧車折輪。北風怒吼,樹木蕭瑟,寒氣凜冽襲人。野獸猖狂肆虐,熊羆虎豹伏路啼嚎,令人毛骨悚然。這一切足以使人嘆息不止。除了自然給軍隊帶來的艱險,還有其它因素造成的痛苦和磨難:水深流急的河上忽然橋梁斷絕,半途中的戰士只好徘徊不進。有時道路忽失,迷途惑路,天黑了也沒有宿營的地方。戰士們一日日離家更遠,人和馬同時饑餓,他們只好挑著行囊去拾柴火,鑿下冰塊來燒飯。這一切又足以使人傷心不已。詩還通過行軍過程的敘寫描繪了詩人的心情:遠行中的感懷,憂郁思歸的惆悵,“悲彼《東山》詩,悠悠使我哀”的浩嘆……這一切又是那么真切樸實,是那么誠摯悲愴,足以讓人掉淚。
“曹公古直,甚有悲涼之句。”(鐘嶸《詩品》)我們讀這首《苦寒行》,確實感到詩中有一種沉郁悲涼氣在,也感到了悲涼后的雄壯。仿佛從詩中看到了那一位壯志未酬,老驥伏櫪的時代英雄正橫槊賦詩,看到他凝望遠方,緩緩吟誦。透過此詩我們又似乎看到了一隊戰士正冒著嚴寒雪雨行走在盤曲的太行山道上……
悲則悲矣,然并不消沉。這就是這首《苦寒行》的基調,也是所有曹操詩的風格。古則古矣,但古氣翻新意。這既是這首詩的特點,也是曹操所有樂府詩的特點。曹操正是以悲涼古直結構《苦寒行》的,也正是這悲涼古直為曹詩贏得“漢末實錄”的美譽的。
上一篇:《老將行·唐·王維》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營州歌·唐·高適》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