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克家《官》原文|注釋|賞析
文前幾句話:1962年“六一”兒童節前夕,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給我寄了一張套色的單頁來,我的12歲的大女兒,便按照說明,把它剪成五個小玩藝,其中之一是頭戴烏紗帽,手搖小白扇,臉上丑態可厭的“官”。我很喜歡這套剪畫,特別是這個“官”置諸案頭,看了很開心。我的小女兒,才5歲,每天指著它,叫“丑官”。我對他們說: “這個‘官,雖然很‘丑’,但它是古時候的一個‘官’,爸爸在蔣介石統治下,見到的‘官’不但‘丑’,而且十分惡毒,貪污害民,罪惡滔天!我在十幾年前寫過一篇文章,就是寫他們的?!痹掝}沒說完,她們齊聲笑嚷: “給我們念念”,我就找出這篇舊稿,把大意說給她們聽,她們聽完了,“呸”了幾聲說,蔣介石的“官”連“丑官”還不如。下面就是這篇舊稿的原文:
我欣幸有機會看到許許多多的“官”: 大的,小的,老的,少的,肥的,瘦的,南的,北的,形形色色,各人有自己的一份“豐采”。但是,當你看得深一點,換言之,就是不僅僅以貌取人的時候,你就會恍然悟到一個真理: 他們是一樣的,完完全全的一樣,象從一個模子里“磕” 出來的。他們有同樣的 “腰” ,他們的 “腰” 是兩用的,在上司面前則鞠躬如也,到了自己居于上司地位時,則挺得筆直,顯得有威可畏,尊嚴而偉大。他們有同樣的 “臉” ,他們的“臉” 象六月的天空,變幻不居,有時,溫馨晴朗,笑云飄忽; 有時陰霾深黑,若狂風暴雨之將至,這全得看對著什么人,在什么樣的場合。他們有同樣的 “腿”,他們的 “腿”非常之長,奔走上官,一趟又一趟; 結交同僚,往返如風,從來不知道疲乏。但當卑微的人們來求見,或窮困的親友來有所告貸時,則往往遲疑又遲疑,遲疑又遲疑,最后才拖著兩條象剛剛長途跋涉過來的 “腿”,慢悠悠的走出來。“口將言而囁嚅,足將進而趑趄” ,這是一副洋相; 對象不同了,則又換上另一副英雄面具: 叱咤,怒罵,為了助一助聲勢,無妨大拍幾下桌子,然后方方正正的落坐在沙發上,帶一點余慍,鑒賞部屬們那份觳觫的可憐相。
干什么的就得有干什么的那一套,做官的就得有個官樣子。在前清,做了官,就得邁“四方步” ,開“廳房腔” ,這一套不練習好,官味就不夠,官做得再好,總不能不算是缺陷的美。于今時代雖然不同了,但這一套也還沒有落伍,“廳房腔”進化成了新式“官腔” ,因為 “官”要是和平常人一樣的說“人”話,打“人腔” ,就失其所以為 “官”了?!八姆讲健?,因為沒有粉底靴,邁起來不大方便,但官總是有官的步子,疾徐中節,恰合身份。此外類如: 會客要按時間,志在寸陰必惜; 開會必遲到早退,表示公務繁忙;非要公來會的友人,以不在為名,請他多跑幾趟,證明無暇及私。在辦公室里,莊嚴肅穆,不茍言笑,一勁在如山的公文上唰唰的劃著 “行”字,表現為國劬勞的偉大犧牲精神,等等。
中國的官,向來有所謂“官箴”的,如果把這“官箴”一條條詳細排列起來,足以成一本書,至少可以作成一張掛表,懸諸案頭。我們現在就舉其犖犖大者來賞識一下吧。開宗明義第一條就是:“官是人民的公仆”。孟老夫子在兩千多年前就說過“民為貴,君為輕”的話,于今是“中華民國”,人民更是國家的“主人翁”了,何況,又到了所謂“人民的世紀”,這還有什么可說的?但是,話雖如此說,說起來也很堂皇動聽,而事實卻有點“不然”,而至于“大謬不然”,而甚至于“大謬不然”得叫人“糊涂”,而甚甚至于叫人“糊涂”得不可“開交”!人民既然是“主人”了,為什么從來沒聽說過這“主人”拿起鞭子來向一些失職的、瀆職的、貪贓枉法的“公仆”的身上抽過一次?正正相反,太阿倒持,“主人”被強捐、被勒索、被拉丁、被侮辱、被抽打、被砍頭的時候,倒年年有,月月有,日日有,時時有。
難道:只有在完糧納稅的場合上,在供驅使、供利用的場合上,在被假借名義的場合上,人民才是“主人”嗎?
到底是“官”為貴呢?還是“民”為貴?我糊涂了三十五年,就是到了今天,我依然在糊涂中。
第二條應該輪到“清廉”了?!拔牟粣坼X,武不惜死,”這是主人對文武“公仆”,“公仆”對自己,最低限度的要求了。打“國仗”打了八年多,不惜死的武官——將軍,不能說沒有,然而沒有棄城失地的多。而真真死了的,倒是小兵們,小兵就是“主人”穿上了軍裝。文官,清廉的也許有,但我沒有見過; 因賑災救濟而暴富的,則所在多有,因貪污在報紙上廣播“臭名”的則多如牛毛——大而至于署長,小而至于押運員、倉庫管理員。“清廉”是名,“貪污”是實,名實之不相副,已經是自古而然了。官是直接或間接(包括請客費、活動費、送禮費)用錢弄到手的,這樣年頭,官,也不過“五日京兆”,不趕快狠狠的撈一下子,就要折血本了。撈的技巧高的,還可以得獎,升官,就是不幸被發覺了,頂頂厲害的大貪污案,一審再審,一判再判,起死回生,結果也不過是一個“無期徒刑”,“無期徒刑”也可以翻譯做“長期休養” ,過一些時候,一年二年,也許三載五載,便會落得身廣體胖,精神煥發,重新走進自由世界里來,大活動而特活動起來。
第三條: 為國家選人才,這些“人才” 全是從親戚朋友圈子里提拔出來的。你要是問: 這個圈子以外就沒有一個“人才”嗎? 他可以回答你: “那我全不認識呀! ”如此,“奴才” 變成了 “人才”,而真正 “人才”便永遠被埋沒在無緣的角落里了。
第四條: 奉公守法,第五條: 勤儉服務,第六條: 負責任,第七條……唔,還是不再一條一條的排下去吧??傊?,所講的恰恰不是所做的,所做的恰恰不是所講的,豈止不是,而且,還不折不扣來一個正正相反呢。
嗚呼,這就是所謂 “官” 者是也。
1945年于重慶
(《臧克家散文小說集》)
賞析 揭露和抨擊國民黨統治時期官僚制度腐敗的雜文,我們讀過不少。但讀了這篇《官》,仍覺得新鮮、痛快,這是為什么呢?
首先是因為它的寫法特別,是從新的角度去寫的。作者不是一般地去揭露官吏的腐敗,而是從具體的現象入手,去揭示事物的本質。對于具體現象又加以概括,提煉成官相、官架、“官箴”三個方面予以講述。寫官相,又把它概括為官“腰”、官“臉”、官“腿”,這就把官的可憎而又可鄙的兩副相貌活生生地勾畫了出來。寫官架,又分成“官腔”、官步和待人接物的表現加以描繪,把那副官架式寫得活脫脫,使讀者如身臨其境。寫“官箴”,重點寫了三條,其他一帶而過。這三條,一是所謂“官是人民的公仆”,二是所謂“清廉”,三是所謂“為國家選人才”。作者采用名實對比的手法,揭示出說的和做的“正正相反”的現實。文章幾乎沒有使用“腐敗”、“黑暗”之類的字眼,但卻把那時官僚制度的腐敗淋漓盡致地顯示了出來。所以,這篇文章最突出的特點,是提煉概括生活現象,用現象本身去說明問題。它的筆調接近于講故事。我們讀來覺得新鮮有趣。
在政治腐敗到不堪收拾的時候,許多現象本身就十分可笑,含有強烈的自我嘲諷的意味。那么,只要把那些現象如實講出來,自然就帶有強烈的諷刺性。這篇文章的諷刺色彩,蓋出于此。
文章寫官相、官架的兩部分,主要是揭示官僚作風;寫“官箴”的部分,是揭露官僚制度內里的腐敗。這二者本是個里表的問題。因為它是對生活的提煉和概括,所以凡是有官僚主義的地方,文章所寫的現象都會或多或少地存在。讀了文章所以覺得“痛快”,除了文章本身揭露得淋漓痛快之外,還因為我們對那些現象很熟悉,因而沒有隔世之感。《官》,的確是一篇很出色的雜文。
上一篇:丁易《好名二術》原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唐甄《室語》原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