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以《《人世百圖》后記》原文|注釋|賞析
集中所收的“人世百圖”不過四一,未能足數(shù)。其實把“百”字加以詮釋,未見得就是九十九加一,不過形容其眾多也。蕓蕓眾生,各盡其致,在數(shù)目上說起來自不算小,可惜的是一心一意想描畫人的嘴臉,不提防卻寫了許多禽獸。這也許正象那些緊抱著“舊道德”的先生們所搖頭嘆息的: “世風日下,人心不古”,冥冥之中,果然就都墮入畜道,現(xiàn)出畜牲相來。
其實畜牲原來也未可厚非,就以占家庭生產(chǎn)重要地位的雞而言,每天報曉,使人們從暗中解放出來是雄雞的功績(自然也有“爪”好閑,蕩來蕩去,向任何一只雌的調(diào)情,象洋場惡少那樣的),至于母雞,那該是做母親的好模范(尤其是現(xiàn)在那些不上不下不中不外的母親們),當她孵卵的時節(jié),真是含辛茹苦,不食不眠不動,好象她的生存不過是為這一點事。一直等到一只只小雞象淋滿了汗似的從殼內(nèi)鉆出來,這才亦步亦趨地跟定了她的雛兒們,萬一有個風吹草動或是老鷹在空中盤桓,她就兩翅一張,十個八個小雞就蓋在那下面了。我還沒有看見母雞和老鷹爭斗,如同屠格涅夫告訴我們的一只老麻雀怎樣和銜去她的雛兒的狗來爭斗;我想也許她不準備爭斗的,不過想犧牲自己來衛(wèi)護自己的孩子而已。可惜的是不死于老鷹,也要死于無厭的人類的口腹中,早晚她還是要被殺以待貴人,所以有這一首動人的民歌:
雞婆講話雞仔聽,
明朝殺了待差人。
“落雪落雨高臺站,
出門玩耍看巖鷹。”
小雞自然是不識字的,也不懂得人的語言,在她們之中,也許在死前真的有這一番叮囑,自然小雞也不會哭,更看不見她的眼淚,情感豐富的讀者,卻許被這幾句簡單的歌打動。小雞是不是聽了她將死的母親的話呢? 是不是就這樣保護自己呢? 可惜的是: 她長大了遲早還是要待差人的,或者提到市場上,稱斤論兩地出賣,買主賣主之間也許還要爭執(zhí)著老嫩肥瘦,這大概不是那個惦記著雛兒的雞婆所想得到的吧?
唉唉,我們?nèi)f能的人呵,哪一點比得上這么一個小小的畜生呢? 嗜殺好肉還不算,自己還要吃自己。老吃少,大吃小,強吃弱,高吃下,男吃女(也有的是女吃男),幸而沒有被吃掉,長大了,首先就要張開了吃人的大口,準備去吃別個。無怪那個盲詩人愛羅先珂感到傷心,因為如此生生滅滅,吃來吃去,循環(huán)不已,人類只是自造著一出永遠演不完的悲劇。在舞臺上扮演的劇,也還是假戲真做,這悲劇卻非常緊湊,演員觀眾都是一體,臺上臺下打成一片,兢兢業(yè)業(yè),生怕一不小心被人一口咬了要害,從此一命嗚呼,永遠不得還原。活著雖然無趣,死去也還不大情愿,——從這一點悟到無怪從前的一些帝王想求長生不老之藥,永遠生存,永遠在萬人之上,永遠受人膜拜,永遠過榮華富貴的生活。
可惜的是藥沒有求到,人也早死了,卻留下孽種(根據(jù)我們自己的說法),欺負我們,向我們挑釁,到了忍無可忍的時候,我們就 “抗” 起來了,這一下,也倒好了,現(xiàn)出一些原形: 有的磨去金光,看出不過是一塊爛鐵,有的扭扭捏捏象再醮的寡婦; 有的露出來夾著的尾巴,跳來跳去,……但是對于國家民族,這番洗煉澄清的工夫是要得的。但愿從此,眾庶一心向上,保持人心,恢復人味,做成表里一致的人,那時候也許我放下無用的筆,雙手合十,口宣佛號,為全人類祝福,就讓我這本書永遠殘缺不全吧!
校閱已畢,感觸萬端,拉雜寫來,以為后記。
(1948年文化生活出版社版《人世百圖》)
賞析 這是一篇后記,同時也是一篇出色的諷世雜文。
這篇文章的構(gòu)思相當精巧。文章從說明《人世百圖》入手,使它既不失“后記”之名,又獨立成篇,借機諷世。此文的主要觀點是:有許多人不如畜牲,畜牲尚有愛,而人間只有殘忍。為了表現(xiàn)這種觀點,作者在說明《人世百圖》時,似乎于無意之中說出一句話:“可惜的是一心一意想描畫人的嘴臉,不提防卻寫了許多禽獸。”這是文章轉(zhuǎn)折的關(guān)鍵。由“禽獸”二字提攜,便自然地議論開畜牲了。文章鋪寫雄雞的用途,母雞孵卵的辛苦及對小雞的愛護。它們之間并不互相殘殺,而最終都成了招待“貴人”的佳肴。這并不是它們的過錯,而是人的殘忍。這里已透露出人不如禽獸的意思。接下來便直接批評人的互相殘殺,很明白地得出人不如畜牲的結(jié)論。這樣,整篇文章就非常自然、精到,生活小事與人間大事渾然融為一體。
文章的筆調(diào)自由活潑,娓娓而談。作者似乎毫無拘束,信筆所至,起轉(zhuǎn)自如;風趣中帶幽默,幽默中又有嚴肅;似乎無意得出什么結(jié)論,而在字里行間已將結(jié)論明白無誤地告訴了讀者。它雖是一篇后記,卻雜文味甚濃。這種筆調(diào),顯示出作家的從容不迫的風格。
上一篇:唐弢《“謝本師”》原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郭小川《一點見識》原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