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情》張可久》原文|翻譯|賞析|釋義
人生底事辛苦,枉被儒冠誤。讀書,圖駟馬高車,但沾著者也之乎。區區,牢落江湖,奔走在仕途。半紙虛名,十載功夫。人傳《梁甫吟》,自獻《長門賦》,誰三顧茅廬。白鷺洲邊住,黃鶴磯頭去。喚奚奴,鲙鱸魚,何必謀諸婦。酒葫蘆,醉模糊,也有安排我處。
“道情”是元散曲常見的題目,一般還是說青天白云、遠山近水的歸隱之情,不過加上了一些道家的思想。
這是一首帶過曲,上下兩曲分開來說。
〔齊天樂〕實際上是自嘆。嘆什么?“枉被儒冠誤?!比寮抑v進取,是追求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當然,不排除榮華富貴、光宗耀祖、大濟蒼生、流芳百世這些因素在內。讀書干什么?學成文武藝,貨與帝王家,也為自己博得個封妻蔭子、高車駟馬。但是,成功之路艱難,成功之人少之又少,“牢落江湖,奔走在仕途”。結果是“半紙虛名”,就耗費了“十載功夫”。
《梁甫吟》是一首古詩,寫春秋時齊國的晏嬰二桃殺三士的故事。據說諸葛亮就特別喜歡這首詩。《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說他“躬耕隴畝,好為《梁父吟》(即《梁甫吟》),每自比于管仲、樂毅”。“自獻《長門賦》”,寫司馬相如。漢武帝陳皇后阿嬌失寵后,想再得到漢武帝的寵愛,就請司馬相如寫了一篇《長門賦》獻給漢武帝。古人為了求仕,自己跑去給皇帝獻賦的事很多。就連杜甫,都曾經向朝廷進獻過《三大禮賦》,但有結果的少。像諸葛亮這樣受到三顧的殊榮,風風光光地出山,輔佐明君,干一番轟轟烈烈的大事業,然后封侯拜相的人就更少了。這有一點像今天的人買彩票,常常都看到報紙上說有人中了幾百萬大獎,但自己和身邊的人卻是月月買,月月失望;年年買,年年失望。張可久也是買不中彩票的人,所以只能感嘆“誰三顧茅廬”。其實意思就是說,誰也沒有來三顧茅廬。
既然功名無望,富貴無望,那么,還是只有走老路,進而為儒,退而為道了。
〔紅衫兒〕就寫失望后的歸隱之心。既然“帝鄉不可期”(陶淵明《歸去來兮辭》),那就去“白鷺洲邊住”;既然“欲渡黃河冰寒川,將登太行雪滿山”(李白《行路難》),那就不如“黃鶴磯頭去”。“何必謀諸婦”用蘇軾《后赤壁賦》中感嘆“有客無酒,有酒無肴,月白風清,如此良夜何?”然后“歸而謀諸婦。婦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時之需。’”這里是說酒多得很,完全不必“歸而謀諸婦”。所謂“自有安排我處”,也不過是日日醉鄉里行而已。
上一篇:《《送友歸家鄉》 湯式》原文|翻譯|賞析|釋義
下一篇:《《道情》 鄧玉賓》原文|翻譯|賞析|釋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