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致遠·[南呂] 四塊玉
馬致遠
馬嵬坡
睡海棠,春將晚,恨不得明皇掌中看。霓裳便是中原亂。不因這玉環,引起那祿山,怎知蜀道難!
【鑒賞】 這是一首以唐明皇和楊貴妃的歷史故事為題材的詠史小令。楊玉環于天寶四年 (745) 被唐明皇冊封為貴妃,深得其寵愛。唐明皇荒淫誤國,朝政腐敗。755年安祿山、史思明借討伐貴妃之兄楊國忠為名,率軍發起叛亂,很快進入京都長安。唐明皇帶著楊貴妃逃往蜀地,行至馬嵬驛 (陜西興平西),護衛軍發生兵變,殺死楊國忠,逼迫唐明皇處死楊貴妃。李楊事歷代留下了大量詩文,馬致遠的 《馬嵬坡》 批判了李楊的荒淫誤國。
開頭 “睡海棠” 三句極寫楊貴妃的美態及唐明皇對她的寵愛。“海棠春睡” 典出 《太真外傳》: “上皇登沉香亭,詔太真妃子。妃子時卯醉未醒,命力士從侍兒扶掖而至。妃子醉顏殘妝,鬢亂釵橫,不能再拜。上皇笑曰: ‘豈是妃子醉,真海棠睡未足耳?!?唐明皇以 “海棠睡未足” 比喻楊貴妃的醉態。后來人們或用海棠比喻楊貴妃,或用楊貴妃比喻海棠。由于楊貴妃天生麗質、“回眸一笑百媚生”,所以唐明皇恨不得將楊貴妃拿在手上看。這 “恨不得” 三字刻畫出了唐明皇重色的心態。
最后四句寫唐明皇重色而誤國?!赌奚延鹨虑?為唐代舞曲名。楊貴妃尤善此舞。唐明皇與楊貴妃成天在宮中輕歌曼舞,尋歡作樂,故招致安祿山反叛,因而說“霓裳” 是“中原亂”。如果不是楊貴妃引起安祿山叛亂,唐明皇又怎知蜀道之艱難!
本曲雖明刺楊貴妃,但從 “恨不得” 一句看,亡國的禍首正是唐明皇。只是因了忠君之道,不便道破罷了。
上一篇:馬致遠·[南呂]四塊玉·天臺路|原文|賞析|鑒賞|譯文|注釋
下一篇:劉時中·[南呂]四塊玉|原文|賞析|鑒賞|譯文|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