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調·水仙子 居庸關中秋對月
宋方壺
一天蟾影映婆娑,萬古誰將此鏡磨?年年到今宵不缺些兒個。廣寒宮好快活,碧天遙難問姮娥。我獨對清光坐,閑將白雪歌。月兒你團圓我卻如何?
居庸關地處幽燕,是萬里長城要隘之所在,此地群山起伏,溝深壑險,山濤連天,惟余莽莽;巨獸奔涌,遍野蒼茫。我們的詩人正是在這樣的一幅神奇的墨色背景下展開他心靈的圖畫的。
前三句為第一個層次,從直觀上描繪中秋明月的形態美。第一句寫月影的婆娑,這就打破了那種起首便是“冰輪”、“玉鏡”之類的一般化描寫。相傳月中有蟾蜍,故以“蟾”為“月”的代稱。“一天蟾影”,詩人寫中秋月明先寫月影,是深得藝術辯證法之三昧的。第二句寫明月的晶亮。李白《渡荊門送別》詩有“月下飛天鏡”之句,后來就以“飛鏡”代月。我們知道古代以銅為鏡,鏡須常磨方能光亮照人,故辛棄疾《太常引》中有“飛鏡又重磨”之語,這句詩不僅涵蓋了前述的這些典故,而且與“萬古”、“誰將”二詞連用,就將月亮賦予深邃的歷史縱深感,同時以設問的語氣將大自然人格化,仿佛冥冥之中有一雙磨鏡的巨手,方使明月如此皎潔。第三句寫月亮之圓,此句與后句純用俗詞,“年年到今宵不缺些兒個”,說得憨直,說得真摯,表面看來仿佛無謂之語,實際蘊含豐富的潛臺詞:大自然年年今宵猶能如此,而人世間卻每每虧缺連連,讀者在紙背的空白處可以填充許多內心積郁的語言,同時也為最后的那句詩眼埋下伏筆。
第四五句為第二層,詩人展開想象的翅膀直向月華飛駛,他馳想廣寒宮今夜快活的情景,然而究竟如何快活,詩人畢竟有些渺茫,因碧天遙遙,嫦娥難問。這里詩人又將開頭第一句鋪墊下的傳說(蟾蜍、桂樹)加以伸延,引出了廣寒宮與嫦娥的故事。此曲一反舊調,以“好快活”言“廣寒宮”,亦是一種創新,這自然是由其總體構思,以月反襯人所決定的。
最后三句為第三層。前面兩層已將中秋月的光耀團圞和月中仙宮的熱鬧歡快作了充分的描寫,這一層便將詩人自身引入,加以比照。“我獨對清光坐”,抒情主體特意將自我強調就是為突出這一對比:孤獨地對著清冷的月光吟唱著一支和者蓋寡的歌,其寂寞凄愴的情懷可以想見。面對團圞的圓月,詩人情不自禁地發出“月兒你團圓我卻如何”的感嘆。
上一篇:雙調·水仙子詠雪·喬吉|原文|賞析|鑒賞|譯文|注釋
下一篇:雙調·沉醉東風悼伶女四首·湯式|原文|賞析|鑒賞|譯文|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