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呂·點絳唇 閨愁
貫云石
花落黃昏,暮云將盡,專盼青鸞信。寶獸香焚,又到愁時分。
[混江龍]相思慰悶,繡屏斜倚正銷魂。帶圍寬盡,消減精神。翠被任薰終不暖,玉杯慵舉幾番溫。鸞釵半嚲憁蟬鬢,長吁短嘆,頻揾啼痕。
[寄生草]瓊簪折,寶鑒分,今春又惹前春恨。淚珠兒滴盡愁難盡,瘦龐兒不似當時俊。思量幾度甚時休,相思滿腹何年盡?
[金盞兒]風逼透繡羅衾,風刮散楚臺云;檐間鐵馬風韻,風搖閑階翠竹不堪聞。風篩簾影動,風傳漏聲頻。風薰花氣爽,風弄月華昏。
[后庭花]獸爐中香倦焚,銀臺上燈漸昏;羅緯里和衣睡,紗窗外曙色分。想情人,起來時分,踩金蓮搓玉筍。
[賺煞]捱的到天明,卻有誰瞅問?昨夜和衣睡把羅裙皺損,一面殘妝空淚痕。日高也深院無人,掩重門,煩惱向
誰論,獨對菱花整亂云。恰待向瘦龐兒上傅粉,欲梳妝卻心困,氣長吁呵的鏡兒昏。
這套曲像是一組變奏曲,每一段(即每一支曲子)都在主旋律基礎上變奏出不同的感情細節,但反復詠嘆的都是一個離愁別恨。
開頭五句是一支序曲,在這序曲當中,就開始表現出女主人公憂愁哀傷的情緒,作者用“專盼青鸞信”一句,點出主人公的憂愁哀傷是因為丈夫的遠去,她在漫長的時間里,只有等待丈夫的來信。作者把主人公放在“花落黃昏,暮云將盡”的環境里,表現主人公的哀愁。一個“又”字,表現出主人公周期性的感情變化,增加了感情的深度,同時也表明,今天的哀愁時分又到來了。
第二支曲子,就開始詠嘆這已經到來的哀愁了。此時時間已由黃昏延伸到晚上。主人公“相思慰悶”,以相思之情寬慰煩悶,結果只能使自己更加哀傷。她倦怠懶散,斜倚屏風,黯然神傷,所謂“繡屏斜倚正銷魂”,“銷魂”是指為情所感,苦魂魄離散。“帶圍寬盡,消減精神”,由柳永“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的境界化來,表明思念親人使身體消瘦、精神亦消減,變得無精打采。以下幾句也都是表現主人公這種無情打采、非常倦怠的精神面貌。“翠被任薰終不暖,玉杯慵舉幾番溫”,香爐薰不暖衾被,懶洋洋地舉起酒杯,又有幾多溫意? “鸞釵半嚲憁蟬鬢,長吁短嘆,頻揾啼痕。”鸞釵半垂在草率梳成的蟬狀鬢發上,正是一副懶散傷神的樣子,長吁短嘆表現了內心的痛苦,手不停地擦去淚痕,必是女主人公淚流不斷。
第三支曲,作者用折簪、裂鏡來表現主人公孤寂、相思及由此產生的煩躁,“今春又惹前春恨”比第一支曲中“又到愁時分”更進一步。第一支曲不過是對前一天而言,而這里“今春”對的是“前春”,離愁更濃更厚,怎能不讓人心生煩躁。“淚珠兒滴盡愁難盡,瘦龐兒不似當時俊”,在第二曲中還是“頻揾啼痕”,而這里已是“淚珠兒滴盡”,但雖滴盡卻“愁難盡”,離人未歸當然愁也難盡,可見愁之長、痛苦之深。主人公在鏡前望著自己的面容,消瘦并且不如親人在的時候俊俏了。這里也是從另一個角度寫出女主人公在丈夫走后的感情變化。整天在凄苦之中,人自然會消瘦下去,凄楚不堪、沒有笑顏也會使面龐變丑。正是在這種情緒下,主人公也就不能不發煩躁的牢騷了: “思量幾度甚時休,相思滿腹何年盡?” “甚時休”與“何年盡”表現的正是無盡無休,所以主人公處在一種無望之中,這就是她煩躁的原因。
在第四支曲中,主人公的愁苦仍在加深,感情變得急促。在此支曲的八句當中,每句都有一個“風”字,除第三句外,“風”字又都在句首,而且這八句都是動景描寫,風均為施動者,這在語氣上構成了一種緊張的氣氛,正好表現了女主人公感情的急促,此外,這八句描寫的動景都是極易引發人傷心情懷的,所以又把女主人公的愁苦加深。“楚臺”一典出自宋玉《高唐賦》,“楚臺云”指男女歡會之夢。第三、四句,寫的都是寂靜中的聲響。“鐵馬”,也叫風鈴,是掛在窗檐上的一種響器,相傳隋煬后因思竹鳴不能入睡,煬帝為她做薄玉龍懸于檐外,風吹響與竹聲無異,民間效仿則以竹馬代玉龍,后變為鐵馬。鐵馬的來歷使人想起煬帝對帝后的柔情,而且聽到風吹鐵馬和翠竹的聲響,主人公會回憶起親人在時共聽其聲的歡樂場景,也就愈加哀傷,所以詩人說是“不堪聞”。下邊幾句把女主人公所處的環境氛圍生動地表現出來。“風篩簾影動,風傳漏聲頻,風薰花氣爽,風弄月華昏”。深夜,燈光下一位女子寂寞獨處,風吹動的簾影,風傳來的滴漏聲,提示著夜的寂靜,使人感到時間的難熬和夜的漫長。帶著花香的清爽空氣和黃昏的月光,也烘托了主人公的哀傷。
第五支曲子寫翌日黎明時分的情形。“獸爐中香倦焚,銀臺上燈漸昏;”香燃倦了,實際上是表現人困倦了(因為熬了一夜沒睡),因為天色漸亮,所以燈光漸昏。“羅幃里和衣睡,紗窗外曙色分。想情人,起來時分,踩金蓮搓玉筍。”在窗外逐漸明晰時,熬了一夜的女主人公和衣睡去,這表明她是在哀愁中不知不覺睡去的。但內心的思念又讓她睡不安穩,夢中仍是想著親人,醒來時悵惘失神,頓著金蓮小腳,搓著玉筍般的手指,一種難言的隱痛躍然紙上。
最后一支曲[賺煞]是結尾的曲子,在這支曲中表現了女主人公最深程度的孤獨和哀愁,這里是主人公所有痛苦感情的最后傾吐。“捱的到天明,卻有誰瞅問?”苦熬一夜是為了思念親人,親人若知道定會加倍憐愛她,但此時親人卻仍無音訊,這種思念之苦仍無人看一眼問一聲,所以心里充滿了委屈。“昨夜和衣睡把羅裙皺損,一面殘妝空淚痕。”如果親人在身邊甜甜蜜蜜高高興興,她一定打扮得漂漂亮亮,但如今和衣而睡把貴重的羅裙壓得盡是皺紋,經過了一宿臉上的殘妝留下一道道的淚痕。“日高也深院無人,掩重門,煩惱向誰論,獨對菱花整亂云。”太陽升高了,人們開始了活動,但深宅大院內仍緊關重門,除她外無一人,她那一肚子的煩愁向誰訴說呢?無可奈何,孤寂之中只好拿過鏡子和自己的影子作伴吧。望著鏡中自己那凌亂的頭發和瘦弱的面龐,梳妝了又給誰看呢? “欲梳妝卻心困”,不是“身困”而是“心困”,那么,這種困倦就來得更深。要問她內心的痛苦有多深,“氣長吁呵的鏡兒昏”,你看這菱花鏡都被主人公的長吁短嘆呵得昏氣朦朧了。最后一句,妙在抓住了從鏡面的哈氣表現主人公痛苦的內心世界的新穎角度。
這套曲通對女主人公離愁別恨的反復詠嘆,逐漸把主人公的感情鋪陳開來,表現得淋漓盡致。
上一篇:仙呂·點絳唇慢馬·楊舜臣|原文|賞析|鑒賞|譯文|注釋
下一篇:仙呂·賞花時掬水月在手·馬致遠|原文|賞析|鑒賞|譯文|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