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月所舉問汝陽記(十六首)·雙調·慶東原 黃肇退狀
于飛燕,并蒂蓮,有心也待成姻眷。吃不過雙生強口臠,當不過馮魁斗諞,甘不過蘇氏胡扇。且交割麗春園,免打入卑田院。
元散曲作家王曄、朱凱合題的一組小令《風月所舉問汝陽記》 (后又名《雙漸小卿問答》)共16首,記述雙漸和蘇卿的愛情故事。
《黃肇退狀》為16首中的第一首。這支小令以“原告”黃肇撤銷麗春園風月案申訴文辭為題,羅列了訴訟多方的爭風特點,顯露了競爭多方的實力比較,自然地回答了“退狀”的緣由。它是全組小令的楔子,像音樂里的定調一樣,預示了這場案件的發展進程。
首句化用典故。“于飛”出典自《詩經·大雅·卷阿》,又沿用俗語“并蒂蓮”,表明惹草拈花之輩的黃肇欲與名妓蘇卿結合的愿望。
“吃不過雙生強口臠,當不過馮魁斗諞”,這句點明黃肇在情場上有兩個對手;雙生(即雙漸),與蘇卿早有戀情,能干而有本事的強中手;馮魁,善于花言巧語引逗作樂,家有萬貫的江西茶商。論“才”,論“財”,黃肇根本無法和他們匹敵較量。“甘不過蘇氏胡扇”,再加上蘇卿撲朔迷離的打情罵俏,“胡扇”喻為任意亂來的手掌或手背批擊。這一切都是黃肇承受不了、抵擋不下、籠絡不住的。黃肇既無金錢做靠山,又無能力作輔佐,當然只能乖乖地敗退下來。這幾個句子讓我們聽到了黃肇失意的嗟嘆,看到了風月案涉及的有關各方。一個青樓女子能挑起文人、富商間的軒然大波,會釀成一場官司,這是值得深思的社會現象。
“且交割麗春園,免打入卑田院。”麗春園,指妓院或藝伎歌女居處;卑田院,指古代佛寺救濟貧民之所,后又稱乞丐聚居的地方。面臨強敵的黃肇只能偃旗息鼓了,他收回了申訴的文辭。他明白,只有及早與麗春園交割才能免除陷入卑田院的厄運。
競爭的多方只有黃肇一人“戛然而止”。寫黃肇的“退”,預示以后情節的“進”,為眾多人物的出場活動作鋪墊。
上一篇:雙調·慶東原失題四首(其四)·張養浩|原文|賞析|鑒賞|譯文|注釋
下一篇:雙調·折桂令毗陵晚眺·喬吉|原文|賞析|鑒賞|譯文|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