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興人,與兄洌皆擢進士。永泰初,歷鴻臚卿,日本使遺金帛不納,惟取箋一番為書以遺其副。父挺卒,與兄洌廬于墓側。終禮部尚書。
【箋釋】
[義興] 治所在今江蘇義興縣。《元和郡縣圖志》卷二五“常州”:“義興縣,本漢陽羨縣,故城在荊溪南。晉惠帝時,妖賊石冰寇亂揚土,縣人周玘創義討冰,割吳興之陽羨并長城縣之北鄉為義興郡,以表玘功。隋開皇九年平陳,廢郡為義興縣。”《舊唐書》卷一八五上《良吏傳·高智周》:“高智周,常州晉陵人。少好學,舉進士……智周少與鄉人蔣子慎善……捷子冽、渙,并進士及第。”《唐詩品匯·姓氏爵里詳節》:“蔣渙,常州義興人,高智周之外孫也。”
[兄洌] 蔣洌,《舊唐書》卷一八五上《良吏傳·高智周》:“洌,歷禮、吏、戶部三侍郎、尚書右丞。”《唐詩紀事》卷三二“蔣渙”:“渙,儀鳳宰相智周之孫,與兄冽皆第進士。”
[永泰] 唐代宗年號,凡二年(765—766)。《舊唐書》卷一八五上《良吏傳·高智周》:“渙,天寶末給事中,永泰初,右散騎常侍。”
[鴻臚卿] 《唐六典》卷一八“鴻臚寺”:“鴻臚寺,卿一人,從三品。”“鴻臚卿之職,掌賓客及兇儀之事,領典客、司儀二署,以率其官屬,而供其職務,少卿為之貳。凡四方夷狄君長朝見者,辨其等位,以賓待之。凡二王之后及夷狄君長之子襲官爵者,皆辨其嫡庶,詳其可否以上尚書。若諸蕃大酋渠有封建禮命,則受冊而往其國。凡天下寺觀三綱及京都大德,皆取其道德高妙為眾所推者補充,上尚書祠部。凡皇帝、皇太子為五服之親及大臣發哀臨吊,則贊相焉。”《唐詩紀事》卷三二“蔣渙”:“渙,永泰初,歷鴻臚卿,日本使嘗遺金帛不納,唯取箋一番以貽其副云。”宋費樞《廉吏傳》卷下:“(蔣)渙,永泰初,歷鴻臚卿,日本使嘗遺金帛不納,維取箋一番貽書以報其副。”
[父挺] 蔣挺,《舊唐書》卷一八五上《良吏傳·高智周》作“蔣捷”,曰:“捷舉進士,開元中,歷臺省,仕至湖、延二州刺史。子貴,贈揚州大都督。捷子冽、渙并進士及第。”“初,冽兄弟在父艱,廬于墓側,植松栢千余株。又,同時榮貴人推其友愛。”又,《新唐書》卷一〇六《高智周傳》:“智周方貴,以女妻之,生子挺,歷湖、延二州刺史。生子洌、渙,皆擢進士。”宋費樞《廉吏傳》卷下:“蔣煥父挺,歷胡、延二州刺史。”《唐詩品匯·姓氏爵里詳節》:“父蔣挺卒,渙與兄洌廬于墓側,植松栢千余,終禮部尚書,封汝南公。”當作“挺”,作“捷”誤。
[禮部尚書] 《唐六典》卷四“尚書禮部”:“禮部尚書一人,正三品。”“禮部尚書、侍郎之職,掌天下禮儀、祠祭、燕饗、貢舉之政令。其屬有四:一曰禮部,二曰祠部,三曰膳部,四曰主客;尚書、侍郎總其職務而奉行其制命。凡中外百司之事,由于所屬,皆質正焉。凡舉試之制,每歲仲冬,率與計偕。” 《新唐書》卷一〇六《高智周傳》:“渙,終禮部尚書,封汝南公。”《唐詩紀事》卷三二“蔣渙”:“終吏部尚書,冽終尚書左丞。”兼御史大夫,留守東都,耿湋有《奉送蔣尚書兼御史大夫東都留守》詩。又,蔣渙曾任右散騎常侍、工部侍郎等職。常袞有《授蔣渙右散騎常侍制》、《授蔣渙工部侍郎制》等。
上一篇:《征人怨》原文|箋釋|賞析
下一篇:《和徐侍郎書叢筱韻》原文|箋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