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鑒賞·《水調歌頭》
江上春山遠,山下暮云長。相留相送,時見雙燕語風檣。①滿目飛花萬點,回首故人千里,把酒沃愁腸。②回雁峰前路,煙樹正蒼蒼。③ 漏聲殘,燈焰短,馬蹄香。浮云飛絮,一身將影向瀟湘。多少風前月下,迤邐天涯海角,魂夢亦凄涼。④又是春將暮,無語對斜陽。
【注釋】 ①“相留”句:化用杜甫《發潭州》“檣燕語留人”詩意。檣:船上的桅桿。②“滿目飛花萬點”:隱含杜甫《曲江》“一片花飛減卻春,風飄萬點正愁人”詩意。沃(wo):灌,澆;潤澤。③回雁峰:為衡山七十二峰之首,相傳秋雁南飛,至此而返。④迤邐(yin):曲折連綿。亦指一路曲折行去。
【譯文】 江邊的春山向遠方伸展,傍晚的山云悠悠綿綿。相留相送難分舍,又時聽風檣雙燕呢喃語,依依似替人惜別?;厥坠嗜艘亚Ю铮瑵M目萬點花飛雪,把酒澆愁愁更烈。念此去回雁峰前路茫茫,煙樹蒼蒼意彷徨。
耳聽漏聲已殘,眼見燈焰已短;馬蹄尚余山花香。身似浮云與飛絮,形影飄蕩,此番將欲過瀟湘。閱盡多少風前月下況味,一路曲折行向天涯海角,即使在夢魂中也不勝凄涼。又逢春遲日暮時光,無語獨立向夕陽。
【集評】 清·陳廷焯:“葛長庚詞,風流凄楚,一片熱腸,無方外習氣。余尤愛其《水調歌頭》云: ‘江上春山遠……’?!?《白雨齋詞話》卷六)
【總案】 此詞寫離別之苦,羈旅之愁。葛氏乃南宋著名道士,但是他并沒有完全超然出塵,他的詞也并非全然皆是不食人間煙火語,象這首《水調歌頭》把離別羈旅之情寫得如此濃烈深摯,便表現了詞人執著于世情的一面,陳廷焯評為“風流凄楚,一片熱腸,無方外習氣”,便是針對葛氏這一類詞而論的。陳廷焯甚至還認為:“其《賀新郎》諸闋,意極纏綿,語極俊爽,可以步武稼軒,遠出竹山之右。”(《白雨齋詞話》卷二)這更說明了這個道教徒復雜的內心世界和多樣的藝術風格,這與葛氏淵博的學識與漫游天下的游道生活是有聯系的,也與風云變幻的社會現實密不可分。在藝術表現上,此詞也頗為成功。詞人選擇了一連串令人愁絕的景物意象,間用比興和直接抒寫之法,多方面渲染和抒發人物情緒,寫得深沉郁結,千回百轉,而又精魄飛動,一氣貫注,于愁苦中見出執著,于沉郁中顯出疏快。
上一篇:黃庭堅《水調歌頭》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評點
下一篇:劉辰翁《江城子西湖感懷》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