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看新婦隔巷停車
隔巷遙停幰,非復為來遲;
只言更尚淺,未是渡河時。
夏歷七月七日之夜,俗稱“七夕”。古代神話說:天上牛郎星和織女星每年于此夕渡銀河相會。因此,民間以這一天為良辰吉日,婚禮多選擇在這一天舉行。
詩人顯然是從這一民俗中受到啟迪,遂把天上和人間合并起來寫。他從新婦隔巷停車這一現實的生活畫面著筆,把天上的銀河比做是人間的街巷,把美麗的雙星比做是新郎新娘。這種綜神話與現實為一體的奇特想象和新穎構思,給讀者以無窮幽趣。
“隔巷遙停幰(xiǎn險),非復為來遲”。詩人從現實情景中生發開去,一下子就從地上跳到了天上。它既是寫人間的嫁娶,敘新娘子隔巷停車的民間習俗;又設想為天上的織女往會牛郎,她駕著車,施著帷幔,在銀河岸邊停下來。這樣寫,既把現實的人間嫁娶神奇化;又使牛郎織女的神話化為現實。詩人如此“天人合一”地把審美主體的感受對象化為詩句就使詩人的審美情趣洋溢在詩句里了。
“只言更(讀gēng)尚淺,未是渡河時。”詩人著力渲染這將會未會之際,正是用“盤馬彎弓惜不發”的巧妙手段以獲取饒有余味的藝術效果。試想:在此頃刻,無論是天上的牛郎織女也好,地上的新郎新娘也好,在他們的心靈里面,該有多么豐富而又微妙的感情變化!
全詩語言天然,而詩味雋永。關鍵在它化用美麗的神話以寫常見的習俗,做到了如沈德潛《古詩源·卷十四》所說“合并無跡”。因此,它給我們以盎然詩趣。
此詩除第二句平仄失對外,其他三句均合近體格律。從風格說,它既有南朝詩歌的優美情味,又不失北朝詩歌的質樸本色。它標志著一種新體詩的即將誕生。
上一篇:第一頁
下一篇:上邪|原文|翻譯|賞析|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