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廣(周南)》言情贈友詩歌
南有喬木①,不可休息 (思)②。
漢有游女③,不可求思④。
漢之廣矣,不可泳思⑤。
江之永矣⑥,不可方思⑦。
翹翹錯薪⑧,言刈其楚⑨。
之子于歸⑩,言秣其馬(11)。
漢之廣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翹翹錯薪,言刈其萎(12)。
之子于歸,言秣其駒(13)。
漢之廣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這首民間情歌,把一個男子愛慕女子的癡情和失望的心情寫得真切感人。從各章的一、二句的內容和寫法看,這首詩是抒寫樵夫的戀情,是他在采樵過程中唱的山歌。樵子入山,多唱山歌,所唱內容多系男女私情。山高林深,歌聲悠長跌宕,既可抒發愛慕之情,又可忘記疲勞之苦。
首章連用四個比喻來表明樵夫意想中的女子之不可得。詩中反復詠嘆求女的愿望不能實現: 像南方高長的樹木,枝葉疏,不能乘涼; 像漢水上的游女,要想追求不可能; 好比漢水寬又寬,要想游過難上難; 好比滔滔江水長又長,劃著筏子來往難。愿望越是難以實現,越可看出他對意中人是愛得那么深,不能如愿以償的痛苦又是多么的深沉! 作者在抒發失望的心情時,與周圍的景物描寫有機地融合在一起。求女不得,心中自然產生一種失落感。在失望中,看著那又寬又長的江漢之水,頓覺煙水茫茫,浩渺無邊,心里也似乎是空蕩蕩的,于是只有徘徊瞻望,長歌浩嘆。不知這首憂傷的曲子能否飄到她的耳邊!
第二、三章是假設心中所愛的女子將嫁給自己,于是 “言秣其馬” 、“言秣其駒”,準備去迎親。第二章的 “翹翹錯薪,言刈其楚”,第三章的 “翹翹錯薪,言刈其萎”,字面上仍然講的采樵,實際上是比興上的需要。《詩經》 中的愛情詩,往往與采樵有關,正如魏源在 《古詩微》 中說的: “三百篇言取妻者, 皆以析薪取興。 蓋古者嫁娶必以燎炬為燭, 故 《南山》 之析薪, 《東牽》之析柞,《綢繆》 之束薪,《豳風》 之伐柯,皆與此錯薪、刈楚同興。”這里所舉的 “析薪”、“析柞”、“束薪”、“伐柯”、“錯薪”,或代言求愛,或代指取妻。除了與當時的風俗有關外,均與伐木有關。從事這類勞動的人都是男性,因而詩中凡言 “析薪”、“伐柯”這類活動的人都出于男性之口。《漢廣》 這首詩也不例外。詩中的男主人公是因為現實生活中不可能實現求愛的目的,轉而為設想,這是符合心理發展流程的。喂馬,是為了駕車迎新娘,心中充滿了喜悅。然而想象與現實畢竟是兩回事,結果仍然是一場空。第二章和第三章,前四句和后四句完全是兩種情景: 前者樂,后者悲,二者形成強烈的反差,說明男主人公心理經歷了強烈的震動,情感的變化由冷變熱 (第一章) ,由熱變冷 (第二、三章) ,落差很大。
這首詩采用排比句,竭力突出求女之 “不可”。尤其是每章的后四句,疊詠江漢,反復詠嘆,在拓寬音域的過程中展現男主人公的心事浩茫,一籌莫
展。全詩每章八句,每句四字,其中大部分句子的末一字,用了語助詞“思”、“矣”。它們在排列上也有規律,即逢雙的句子為“思”,逢單的句子為“矣”。在形式上有一種整齊和諧之美,在音節上造成一種反復詠嘆的氣氛。
注釋
①喬: 高大。②息: 《韓詩外傳》 引作 “思”。思,語助詞。以下 “思”字同此。③漢: 漢水。源出陜西寧強,東流至湖北漢陽入長江。游女: 潛行水中之女子。《詩集傳》 :“江漢之俗,其女好游,漢魏以后猶然,如大堤之曲可見也。” 《韓詩》釋 “游女”為漢水女神。可參。④求: 追求。⑤泳: 泅渡。⑥永: 長。⑦方: 古語稱筏子為方,此作動詞用,即乘筏渡河。⑧翹翹 (qiao橋) : 高出貌。錯: 雜亂。薪: 泛指柴草。⑨言: 讀為 “焉”,乃也。刈 (yi毅) : 割。楚: 灌木名,即牡荊。此處泛指柴草。 ⑩之: 是。 子: 男女的通稱。 之子: 這個人。 于: 往。 歸: 女子出嫁曰 “歸”。 (11)秣 (mo末) : 喂牲口。(12)蔞 (lou樓) : 水草,今名萎蒿。(13)駒; 少壯的駿馬。
上一篇:《水龍吟》詩文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汝墳(周南)》詩文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