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奴兒令》言情贈友詩歌
詠雪
馮夷剪碎澄溪練①,飛下同云。著地無痕。柳絮梅花處處春。山陰此夜明如晝,月滿前村。莫掩溪門。恐有扁舟乘興人。
這首詞是詠雪懷友之作。詞人由對雪景的遐思,而念及友人,表現出深切的想念之情。整首詞洋溢著一種歡悅友愛的氛圍。
詞的上片描寫雪景。紛紛揚揚從天而降的雪花如同水神用剪刀剪碎那銀色素娟似的清明澄澈的溪流,漫空地散向人間,這是怎樣的一種神奇綺麗的景象喲! 無邊無際、白茫茫、迷濛濛的雪花,飛舞而下,淡淡的,潔白、晶瑩,似薄霧、輕紗,又像那裊裊婷婷、縹縹緲緲的縷縷白云,彌漫著天空。只兩句,詞人就向我們展示出一幅鱗光閃閃、潔凈透明、水晶一般的瑞雪圖。那一片片玉屑般飄飛的雪花,輕盈、松軟、溫柔,一沾地立即就融化得無影無蹤,“著地無痕”。如同輕巧的白色小精靈,悄悄冥冥、無聲無息地鉆入泥土之中。既神妙,又奇特,意象空靈,形容生動自然,景象優美。
片片紛飛的雪花,姿態翩躚,體態輕柔,像輕煙浮云,神不知鬼不覺地飄灑、降落,奇妙而神秘。雪花是溫暖的,它蘊藏著春天的信息,既美化了世界,又烘暖了人心,使人如醉如癡,如夢如幻。恍惚之中,詞人不覺產生一種心理錯覺: “柳絮梅花處處春。”眼前那漫天翻飛飄舞的白色精靈哪里是雪花呢?分明是飛揚飄墜的柳絮與落英繽紛的白梅,裝點出這一派的春色和無限的春光! 詞人巧妙地化用了東晉女詩人謝道韞詠雪名句: “未若柳絮因風起。”( 《世說新語·言語》 ) 以柳絮比擬飛雪,又以梅花喻冬雪,以春景比冬景,比喻新奇,構思巧妙。由于梅花潔白如玉、凌寒獨開的豐姿與雪花晶瑩明澈、一塵不染的品質相似,故而歷代詩人常常以雪比梅花。如許渾 《早梅》 “素艷雪凝樹”、李煜 《清平樂》 “砌下落梅如雪亂”等。但這些詩句總給人冷清靜寂的感受。在這首詞中,詞人反其意用之,以梅花喻雪,于想象中幻化出一片春色,以表現自己因雪而生的欣喜之情,手法別致,饒富情趣。同時,梅花在這里又可看作實景。柳絮梅花,虛虛實實,假假真真,似花非花,似霧非霧,迷離恍惚,若即若離。詞人連用幾個比喻,描繪出一個奇麗的景象,其詫異和驚喜之情溢于言外。
詞的下片寫月夜并表明自己對友人來訪的期待。“山陰此夜明如晝,月滿前村。”山陰的月亮又升起來了。圓圓的、雪團般的明月猶如玉盤般地高懸在藍色的天幕之上,皎潔明亮。水銀般清澈的月光,注滿山間林野,與雪光相融相映,使得夜的山村如同白晝。寥廓空明的天宇,幽清明凈的月夜,境界澄澈如畫,美得令人心醉神迷。良宵美景,愿得有人共賞。由此,自然觸發對友人的思念,于是吩咐: “莫掩溪門。恐有扁舟乘興人。” 《世說新語·任誕》 篇記王子猷 (徽之) 居山陰,逢雪月之夜,半夜醒來,對雪飲酒,忽然思念起隱居于剡溪的好友戴安世,便立即隨興會所至,夜乘小船往訪,經夜始至,及至門口又即便返回。“人問其故,王曰,‘吾本乘興而行,興盡而返,何必見戴。’ ”詞人取其意旨,即景用典,妙合無垠地表現了自己對友人來訪的盼望。試想:玉砌銀裝的冰雪世界,再籠罩上透明如水般的月亮光華,那該是何等美好奇妙的景象! 又怎能不使人意緒多端,由月光的皎潔、白雪的純潔而思及真摯的友情呢? 并且,詞人顯然深深地了解友人的灑脫任誕、放蕩不羈的性格,知道他決不會放過這美妙的雪月之夜,定會趁一時高興來訪。那么,千萬不能讓他像王子猷那樣,不推門就回去。因此,不能掩上溪門。對著這雪月夜,有一知己朋友,圍爐品酒,娓娓談心,那可真有夢一般的甜蜜,夢一般的縹緲,夢一般的溫柔了。
這首詞從雪景寫到月色,再由月色寫到思友,由景及人,詞意明朗單純,感情純真自然,意味雋永深長,極好地表現了詞人對友人的一片深情厚誼。
注釋
①馮夷:水神名。《莊子·大宗師》: “馮夷得之,以游大川。”
上一篇:《與顧天錫夜話,時天錫謫永州府同知》詩文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東門之池(陳風)》詩文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