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濤
秋澗石頭泉韻細,曉峰煙樹乍生寒。
殘紅落葉詩中畫,得意任從冷眼看。
關于八大山人的介紹,詳見《題<荷花>》賞析。八大山人的山水畫,本來成就也很大,可惜為其花鳥畫名所掩,人們往往不大重視。特別是他后期的山水畫,頗能獨具一格,具有自己的面貌。陳傳席《中國山水畫史》中說: “景物皆平常,大多是老樹參差,近坡遠岸,但結構奇巧,構圖新穎。或境界幽曠,或山重水復,或石勢高峻,或枯樹健姿。皆離合奇縱,往往不求完整,皆非同凡響。” (著重號為引者所加,下同。)又說: “他的長軸山水,多造境奇險、幽秘,或巨石聳立,頭重根輕,或懸崖突兀,搖搖欲墜,或斜壁橫空,不見其際,或斷崗設亭,或曲徑通幽,或洞壑深曠,類非人間所有,令人向往。”
石濤在八大山人的一張山水畫上,補畫了水灘和紅葉,并題了上面這首詩。石濤為什么要補八大山人的畫呢? “不求完整”往往能給讀畫者留下想象的余地,補畫后不是取消了這種想象的空間嗎?其實,石濤自己也是主張不要畫得那么完整,要給人們留下想象余地的。他在題《竹林蓮沼》詩中說:“試看筆從煙里過,波瀾轉處不須完。”那么,石濤這樣做,不是自相矛盾了嗎?
其實,我們仔細體會《補八大山人山水》這首題畫詩后,就能真正理解石濤這樣做是有其深刻用意的。
詩的前三句,都是描述一般畫家所追求的“詩中畫”的最佳境界的。的確,正如石濤詩中所描述的那樣,秋澗從石頭上淌過,水聲叮咚,泉韻輕細,這是一種極優美的境界,但是八大山人卻用冷眼去看。曉峰初露,煙霧籠樹,使人忽然產生寒涼之意,這是一種極幽雅的境界,但是八大山人也用冷眼去看。殘紅似花,落葉蕭蕭,這是一般詩人畫家表現悲秋情緒的典型材料,而八大山人仍以冷眼相看。所以,石濤在第四句詩中總結說, “任從冷眼看”整個世界,正是八大山人作畫的最“得意”之處。
八大山人觀察世界、表現畫家主觀情懷的這種“冷眼”,在魚鳥畫中因為常以夸張之筆,作“白眼向人”的情狀,人們易于體察、領會。而在山水畫中,則常以“離合奇縱”、 “不求完整”、 “造境奇險、幽秘”、 “類非人間所有”等比較含蓄的方式來表現,人們不易體察、領會。所以石濤特意補出,要人們注意。由此可見,石濤特別著重要補的,不是畫幅上的水灘和紅葉,而是題畫詩中的“得意任從冷眼看”這一句。石濤真不愧是八大山人的真知己!
上一篇:《補八大山人山水》題畫詩賞析
下一篇:《補題李秀才增厚夢游天姥圖卷尾》題畫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