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李益·夜上受降城聞笛》詩詞原文|題解|賞析|配圖
題解
李益早年曾漫游燕趙,對邊塞生活有較深體驗(yàn)。因而邊塞詩很有影響。據(jù)傳這首詩剛一完成,就被譜入管弦,廣為流傳。這首詩寫戍邊將士思念故鄉(xiāng)之情。
原文
回樂烽前沙似雪,受降城下月如霜②。
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征人盡望鄉(xiāng)③。
注釋
①受降城:說法不一。一說貞觀二十年(646),唐太宗親臨靈州接受突厥一部的投降,時人稱之受降城,在唐代是防御、吐蕃的要塞。在今寧夏靈武。一說指唐中宗景龍二年(708),朔方大總管張仁愿為抵御突厥入侵而筑的東、西、中三受降城。這里指西受降城。 ②回樂烽:一說指回樂縣的烽火臺,在今寧夏靈武西南。一說在三受降城的西城或中城附近。 ③蘆管:蘆備,古代西北的一種樂器。
賞讀
詩前兩句寫景。無論是似雪之沙,還是似霜之月,都是作者登高所見。“沙似雪”寫出邊地的荒涼,“月如霜”又寫出周邊環(huán)境的凄冷。這兩句把邊地的艱苦和征人凄慘的心情描摹出來。后兩句寫情,在典型的邊境環(huán)境氛圍中,又加入哀怨的笛聲,借聲音點(diǎn)明征人因思鄉(xiāng)而深夜難眠。尾句是由笛音而升發(fā)的推想。一個“盡”字,一個“望”字寫出了鄉(xiāng)愁的普遍性與鄉(xiāng)愁的難解,更表現(xiàn)出了征人欲歸難歸的愁苦之情。
這首詩寫聲寫色,借聲色來襯托情,聲情并茂,色、情合一,意境渾成。簡潔空靈而又蘊(yùn)味無窮。
上一篇:《唐詩·韋應(yīng)物·夕次盱眙縣》詩詞原文|題解|賞析|配圖
下一篇:《唐詩·白居易·大林寺桃花》詩詞原文|題解|賞析|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