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溫庭筠
曾于青史見遺文, 今日飄蓬過此墳。
詞客有靈應識我, 霸才無主始憐君。
石麟埋沒藏春草, 銅雀荒涼對暮云。
莫怪臨風倍惆悵, 欲將書劍學從軍。
這是一首借詠古以抒懷的七律。作者在羈旅行役之中,憑吊古墓,自傷身世,將懷才不遇的感慨流露筆端。陳琳,是“建安七子”之一,初為何進主簿,后為袁紹掌書記,最后歸附曹操。陳琳的墓在今江蘇省邳縣。詩題表明作者是經過陳琳墓時觸景生情而作。
詩的開頭即緊扣題意,述說以往曾經在史書上了解到陳琳的事跡、拜讀過他的文章,而今在天涯飄泊中恰好經過陳琳的墓。“飄蓬”,用以比自己遷徙無定。首聯充溢著對陳琳的仰慕之情,也暗寓自己的身世之感。三、四句抒寫異代同心之感,是全詩的骨干。“詞客”,猶言文士,指以文學名世的陳琳。陳琳在天之靈如若有知也該賞識了解我這個人才。這句以古托今,引出“霸才無主始憐君”的深沉感慨。“霸才”,指杰出的軍事和政治才能,這是作者自況。兩句中“應識我”與“始憐君”對舉,惺惺惜惺惺,好漢惜好漢,古今契合,同病相憐,生不逢時的不平之氣,洋溢紙上。五、六句實寫墓地的荒涼,虛寫墓前的遙想。從荒涼寥落的陳琳墓聯想到“銅雀荒涼”的曹操墓。由此寄托自己對前賢明主的追思緬懷。末兩句寫自己在古墓前臨風憑吊,心緒惆悵,倍覺傷感;即使仿效前賢陳琳,攜帶書劍去從軍,還不知是否能擺脫“飄蓬”的困境呢!
溫庭筠的七律詠懷感遇,時見深至。懷才不遇的感慨,是貫串在溫詩中的一條主線,也是貫串著他生平的一條主線。這種思想,從本質上看,是封建社會有才能、有抱負的廣大知識分子和主宰用人權力的當權者的矛盾,具有相當的普遍性,不應僅僅視為個人的牢騷。溫詩中反映了這些復雜的思想感情,是有一定的社會意義的。
上一篇:《過華清宮·唐·杜牧》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金人捧露盤 錢塘懷古·元·羅志仁》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