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兆騫《長白山》清、近代山水詩鑒賞
吳兆騫
長白雄東北,嵯峨俯塞州。
迥臨滄海曙,獨峙大荒秋。
白雪橫千嶂,青天瀉二流。
登封如可作,應(yīng)待翠華游。
這首詩以大筆勾勒出長白山雄偉高峻的氣勢和壯麗景色,表現(xiàn)了詩人的闊大胸懷和豪放氣概。手法粗獷,意境渾遠。
首聯(lián)先總寫長白山雄踞塞外、俯視邊州的宏偉氣勢。首句起筆突兀,著一“雄”字,揭出長白山的絕塵獨秀,落落不凡,不僅是詩人心境的寫照,也是全詩的重心所在,以下一篇文字,都是從這一“雄”字生發(fā)出來。長白山連亙東北三省,山頂白雪皚皚,終年不化,東北平原賴以滋潤、繁盛。在詩人看來,長白山足以稱得上山中之“雄”。而欲表現(xiàn)其雄,從何寫起呢?次句用一“俯”字,將山擬人化,突出了長白山的高峻,這高峻便是長白山稱雄東北的主要特征。它拔地而起,巍然挺立,俯視著邊塞上的江河原林,充分表現(xiàn)出長白山的巨大形象。
頷聯(lián)寫長白山連綿之遠。長白山有五大支脈,其南向的一支延伸至遼東半島,稱千朵蓮花山,簡稱千山。千山海拔七百多米,重巒絕壁,風(fēng)景秀麗。因其瀕臨海濱,自然是觀賞海上日出的絕好地方。但詩人身在寧安,不可能親見其景,因此以虛筆懸擬,馳騁想象,展示出長白山南臨大海觀瞻日出的壯麗畫面。下句則以遺貌取神的手法,摒盡其余,只寫長白山高聳獨峙于荒原之上的雄姿,突出了長白山的神氣不凡,脫盡塵俗。同時,也寄寓著詩人傲世獨立,不肯茍從流俗的高風(fēng)亮節(jié)。長白山下荒野千里,青且無際,秋天更是一派“天蒼蒼,野茫茫”的蕭索曠遠景象。句末用一“秋”字,抓住了塞外景致的典型特征。
頸聯(lián)著意刻畫長白山之高大。“白雪橫千嶂”是實寫,用一“橫”字描繪出長白山的千嶂萬壑都被白雪所覆蓋的壯觀景象。“青天瀉二流”則用夸張的手法,寫出長白山高聳云天外的磅礴氣勢。長白山頂有天池,四周斷崖壁立,百泉奔涌,跌水下注,形成六十多米高的瀑布,遠望如白練懸天,凌空而下,轟鳴如鼓,是鴨綠、松花、圖們?nèi)脑搭^,所以,這句的夸張,又是在真實基礎(chǔ)之上的夸張。句中用一個“瀉”字,使奔流而下的江水具有“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之勢。
尾聯(lián)通過假設(shè),復(fù)從正面肯定長白山足以與泰山并稱為山中之“雄”。封禪是古代帝王祭祀天地的大典,要在五岳之首的泰山上和泰山下進行。翠華指皇帝的儀仗,借以代指皇帝。詩人認為,長白山是如此雄偉不凡,如果封禪制度能恢復(fù)的話,皇帝是會登上長白山舉行封禪典禮的,這樣長白山為山中之“雄”的地位就更無疑義了。此二句雖屬假設(shè)之詞,卻至關(guān)重要,因為在封建社會里,皇帝的封禪對于名山的地位有決定作用,不能登封,無論長白山如何高偉險峻,稱“雄”終然是虛。有此二句,長白山才能成為名副其實的山中之“雄”,并且在詩意上回應(yīng)首句,使全篇神完氣足,渾然一體。
上一篇:李群玉《長沙春望寄涔陽故人》唐山水詩|原文|鑒賞|翻譯
下一篇:杜甫《閬水歌》唐山水詩|原文|鑒賞|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