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歸晚次潼關懷古》原文|題解|注釋|簡析
暮春別鄉樹①,晚景低津樓②。
伯夷在首陽③,欲往無輕舟。
遂登關城望,下見洪河流④。
自從巨靈開⑤,流血千萬秋⑥。
行行潘生賦⑦,赫赫曹公謀⑧。
川上多往事⑨,凄涼滿空洲⑩。
【題解】
此詩選自《全唐詩》。東歸: 東行回家。次: 到達。
[注釋]
①暮春:春季快要結束的一段時間。鄉樹: 指家鄉。
②晚景: 夕陽的余輝。景:日光。津樓: 潼關的關樓。
③伯夷:商末孤竹君的長子。當初孤竹君以次子叔齊為繼承人,孤竹君死后,叔齊讓位于伯夷,伯夷不受,二人于是棄國奔周。到周后,周武王興師滅商,他們兄弟二人便逃到首陽山,不食周粟而死。伯夷、叔齊被古人稱為義士。首陽: 山名,即中條山,其西南端與潼關隔黃河南北相望,山下有夷齊祠。
④洪河:即黃河。《淮南子》說:“龍門未辟,呂梁未鑿,河出孟門之上,大溢逆流,無有丘陵,高阜滅之,名曰‘洪水’。”
⑤巨靈: 古代神話傳說中的河神。《水經注》說: “華岳本一山,當河,河水過而曲行。河神巨靈手蕩腳踏,開而為兩。今掌足之跡,仍在華崖。”李白《西岳云臺歌送丹丘子》詩有 “巨靈咆哮擘兩山,洪波噴流射東海” 之句。
⑥血:傳說江河之水為盤古的血液所變。《五運歷年記》說,盤古 “垂死化身……血液為江河”。秋: 年。
⑦行行:不停地走著的樣子。潘生賦:指西晉潘岳的《西征賦》。《西征賦》寫作者從洛陽赴長安旅途的見聞和感想,其中寫有一些關于潼關的歷史事件。
⑧赫赫:顯著,有名。曹公: 指曹操。漢獻帝建安十六年(211),曹操率軍西征,同馬超、韓遂等關西叛軍激戰于潼關。曹操屢施計謀,終于取得了這場戰爭的勝利。曹操先是在潼關同馬超、韓遂等激戰,戰事不利,遂兩渡黃河由山西進入關中,又曾施計謀挑撥韓遂同馬超的關系,使韓遂懷疑馬超,最終打敗了馬超等叛軍。
⑨川上: 黃河岸上。往事:古人古事。
⑩洲: 水中的陸地。
【簡析】
這首詩從回憶中的離家情景落筆,接著寫行次潼關的所見,再從潼關聯想到了有關古代傳說和歷史典故,最后又以眼前景色作結。層次分明,過渡自然,觸景生情,融古今為一體是此詩的顯著特點。從思想內容看,它表現了作者對古代高潔之士的由衷向往和對歷史往事的無限感慨,流露出一種思念家鄉、企慕古人、心神無聊的凄楚傷感情緒。風格凝重深沉。
上一篇:《與從弟瑾同下第后出關言別》原文|題解|注釋|簡析
下一篇:《亂后回關登津樓暮望(五首選四)》原文|題解|注釋|簡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