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關》原文|題解|注釋|簡析
風雨陵前路①,征途眼乍明②。
河流環蒲坂③,山勢抱秦城④。
雉繞三千堞⑤,云屯百萬兵⑥。
關門擊柝吏⑦,曾識棄繻生⑧。
[注釋]
①陵:陵墓。由東入關,要經過潼關東面崤山附近的二陵。《左傳·僖公三十二年》云:“崤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避)風雨也。”
②乍明:猛然明朗,指忽然間出現了奇異的景象。
③蒲坂: 地名,在今山西省永濟市,黃河東岸。黃河繞過蒲坂,然后在潼關附近由北掉頭向東流去。
④秦城: 指潼關城。
⑤三千: 極言其多。
⑥云屯: 如云之聚集,形容多而盛。庾信《三月三日華林園馬射賦》中有“萬騎云屯”之句。
⑦柝(tuò):巡夜打更用的梆子。擊柝吏:此處泛指守關將士。
⑧棄繻(rú)生:指西漢終軍(?-前112)。終軍以謁者給事中身份出使郡國,持節出關時,關吏認出說:“此使者乃前棄繻生也。” “關門” 兩句是說,守關的將士對出入人員嚴格盤查。
【題解】
此詩選自 《潼關衛志·藝文志》。
【簡析】
這首詩描寫作者冒雨入關的情景,首聯寫冒雨進行和潼關的猝然出現,采用了先聲奪人的手法,為后面的描寫蓄勢。二、三聯著重寫潼關的山河形勢、關城的盤曲高聳和眾兵把守的威嚴。最后一聯寫關吏的嚴格盤查。從而抒發了作者初識潼關面的強烈感受,顯示了潼關的險要和森嚴。
上一篇:《入關》原文|題解|注釋|簡析
下一篇:《入潼關》原文|題解|注釋|簡析